APP下载

分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

2016-07-13宋振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

宋振坤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分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

宋振坤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方法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患者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择期行颅骨修补术,进行分期手术治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但同期手术治疗能明显减少分流过度现象、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脑积水;颅骨缺损;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

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传统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先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再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但该方法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术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议[1-2]。现该院以32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实施同期、分期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状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2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且自愿的前提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3~62岁,平均年龄(39.8±2.3岁);颅骨缺损时间:3~6个月19例,7~12个月9例,>12个月4例,平均缺损时间为(6.1±1.2)个月;颅骨缺损范围在5 cm×3 cm~11 cm×10 cm。纳入标准:头晕、头痛、伴有运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智力障碍患者;经脑CT检查显示出侧脑室、第三、四脑室均有不同程度扩张患者;颅骨缺损直径在3 cm以上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前颅内压为正常值患者;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有脑卒中史、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神经科疾病患者;行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其他分流术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骨缺损范围及时间、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常规腰椎穿刺来测量颅内压具体情况,根据患者颅内压及脑膜膨出状况为患者设置合适的压力分流管;颅骨修补术采用医用进口钛钢作为修补材料,修补时于患者骨瓣中央将硬膜悬吊4针左右,手术结束后放置皮下硬膜外引流管或引流条,进行加压包扎闶定,以防止患者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现象。观察组16例患者行同期手术治疗,手术中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在全麻下,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行穿刺钻孔,置入分流管,缓慢释放脑脊液,待患者颅内压下降,膨出的脑组织与原骨窗平面近乎齐平时,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16例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观察患者颅内压变化状况,若患者无分流过度现象发生,于去骨瓣后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若患者出现分流不足现象,应适当调节开放压来增加分流,若患者出现分流过度以致调节开放压无效时立即行颅骨修补术。针对出现分流感染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感染仍未能得到控制,应拔出分流管,进行脑室外引流;对于明确证实发生硬膜外感染的患者,将分流管与修补材料一同取出,重新置入新分流管,同时给予抗生素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有效:在术后1个月根据脑积水评分表对患者分流术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术后评分减少2分以上;患者脑室前角周围低密度区域减小或消失;复查时头颅CT显示患者脑室明显缩小。

1.3.2 分流过度:患者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术后1周CT检查显示患者硬膜下出现积液或血肿现象;患者颅内压低于70 mm Hg,出现以上三项中的两项者为分流过度。分流不足:患者术后脑积水评分增加1分以上;患者脑室间径/头顶间径增加。分流感染:腰穿留取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

1.3.3 并发症:术后1周CT检查显示患者硬膜下出现积液或血肿现象;头皮感染;切口脑脊液漏等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对该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6例患者中:手术有效15例(93.75%);分流过度2例(12.50%),2例患者经分流管开放压调节后均得到好转;硬膜下积液患者1例(6.25%),积液量为12 mL,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得到好转。对照组16例患者中:手术有效13例(81.25%);分流过度7例(43.75%),2例患者经调节分流管开放压后得到好转,另5例患者经调节分流管开放压后仍无好转;分流感染1例(6.25%),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好转;硬膜下积液患者3例、硬膜下血肿患者4例,共7例(43.75%),其中有4例量超过20 mL,平均量在(18.4±3.2)mL。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流过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n(%)]

3 讨 论

临床上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传统方法为先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再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但由于患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及虹吸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分流管腹腔端与脑室端极易产生流体静水压,发生分流过度现象,分流过度会使患者骨窗明显凹陷,若患者去骨瓣时间较长则会导致硬膜变硬,增大头皮剥离难度,一旦过度牵拉就极易导致患者硬膜下积液或血肿情况的发生[3-4]。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在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但同期手术治疗能明显减少分流过度现象、降低颅骨修补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超,吕立权,李一明,等.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20-22.

[2] 陈润宏,王绘龙,郭红英.慢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同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509-510.

[3] 曾强军,甘邻元,周明森,等.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诊治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8):1266-1267.

[4] 关靖宇,熊剑,陈军,等.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手术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2):267-268.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42-02

猜你喜欢

脑积水脑室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痴呆可能因为脑积水
颅内压监护下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脑积水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