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的价值

2016-07-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感染补体

李 红

(抚顺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的价值

李 红

(抚顺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中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和35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观察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A和IgM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补体C3和C4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与致残性,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1],其早期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病变,后期表现为骨的破坏。RA患者易发生感染,原因是临床上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广泛的使用,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有效治疗。近年来有报道称RA与合并感染的严重性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可能有关[2],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患者机体内的具体变化如何还少见报道,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变化是否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的的重要指标目前上不清楚,为了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判断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笔者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RA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2.6±9.7)岁。入选患者均符合RA诊疗标准[3]。其中肺部感染19例,尿路感染11例,皮肤感染5例。感染的判定标准[4-5]:①影像学证据提示感染。②微生物培养阳性。③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感染:咳嗽,咳脓性痰伴发热。皮肤感染:局部皮肤红、热、痛并伴脓肿。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并伴脓尿)。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3.2±9.5)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早晨空腹静脉采血,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补体C3和C4指标,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 和IgM水平以及补体C3和C4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25.1±3.4 vs 14.3±2.7)、IgA(3.8±0.5 vs 1.9 ±0.2)和IgM(1.8±0.6 vs 1.2±0.3)进行比较,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补体C3(1.0±0.2 vs 1.1±0.4)和补体C4(0.3±0.1 vs 0.2±0.1)比较,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结果比较(g/L,±s)

表1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结果比较(g/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gG IgA IgM  补体C3  补体C4观察组 35 25.1±3.4* 3.8±0.5*1.8±0.6* 1.0±0.2 0.3±0.1对照组 50 14.3±2.7 1.9±0.2 1.2±0.3 1.1±0.4 0.2±0.1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关节损害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原因是患者长期应用各种应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出现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且患者长期感染,且迁徙不愈[6]。当下,RA被认为是反复发作的骨膜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有研究提示,RA发生与体液免疫息息相关,且体液免疫在RA发病过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7]。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补体C3和补体C4比较,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表明体液免疫紊乱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密切。可推测,当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之后,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反应,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活化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关节骨膜等处,激活补体,引起一些列的免疫反应,导致骨膜损伤等[8]。综上所述,RA发生和发展机制比较复杂,本研究仅进一步明确,RA发生过程与体液免疫关系密切,对于研究RA发生和发展机制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Minota S.Gut Microbiota and Internal Diseases: Update Information.Topics: V.Gut Microbiota: Topics in Various Medical Fields;2.Possibl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microbiota to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bronchial asthma[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5,104(1): 71-74.

[2] 潘继承,倪黎刚,朱建一.联合检测RA患者血清IG、C、ESR、RF 和CRP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1,37(5):598-599.

[3] Prevoo ML,Van′tHof MA,Kuper HH,et al.Modifie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that include twenty-eight-joint count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a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315-324.

[4] Fisher BA,Cartwright AJ,Quirke AM,et al.Smoking,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to citrullinated autoantigens before the clinical onse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Southern European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5,16(1):331.

[5] 李德红,李勇,居军,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2,18(21):3674-3676.

[6] 张新烈.类风湿关节炎伴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003,25(1):74.

[7] 周涛.类风湿关节炎滑液MMPs表达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吉林医学,2013,34(14):2661-2662.

[8] 高志芬,陈晓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1):1046-1047.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13-02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感染补体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