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6-07-13申圣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因素

柯 俊 申圣春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柯 俊 申圣春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6.7%。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因素与梗死部位、心功能状况、发作时间以及高血压等有关。结论 了解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可以为早期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及时的采取措施,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因素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1~56 d内,再次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用于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产生了过多的多肽类的致痛物质或者是代谢所产生的堆积物刺激了末梢神经,从而产生了痛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冠状动脉因为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病变。如果心肌梗死后的患者经常性的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因为频繁的发生心绞痛及其容易出现心肌再梗或者是猝死的情况[1]。心绞痛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平均每10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会有20~60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当心绞痛发生时,会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心肌的耗氧量不断的增加以及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因此对心绞痛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2]。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期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9岁。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在心肌梗死后的5 d内患者有20例,15 d内的患者5例,25 d内的患者有4例,30 d内的患者有1例。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诊断标准,按照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15例,2级患者10例,3级患者3例,4级患者2例。排除死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观察所有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血压等情况。同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6.7%。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0.05)。患者的梗死部位中前、下壁复合型梗死的PIA发生率为50.0%,明显高于前壁梗死、下壁梗死以及Q波梗死的PIA发生率(P<0.05)。有梗死前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IA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合并此类症状的患者(P<0.05)。患者的溶栓治疗情况:溶栓再通的PIA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溶栓后未再通的PIA发生率(P<0.05)。心功能≥3级以上的患者PIA的发病率显著高于1~2级的患者PIA发病率(P<0.05)(表1)。

表1 PIA的相关因素分析(n,%)

3 讨 论

3.1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机制分析:PIA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消失的24 h消失后急性期内重新出现的心绞痛[3]。医学临床上医师需要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前驱症来进行处理,并且根据患者的发作特点来选择相关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是在休息期间发病,且发作期间患者而定ST段抬高[4],则医师可以考虑选择钙拮抗剂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患者在运动或者活动的时候发病,多属于劳力型范畴,此时可以考虑选用β受体阻滞剂,并合并使用肝素抗凝,以防止梗死的再次发生。

3.2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从以上研究资料表明:本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6.7%。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0.05)。影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30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在心肌梗死后的5 d内患者有20例,15 d内的患者5例,25 d内的患者有4例,30 d内的患者有1例。由此可知,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大多数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5 d内。其次,心功能≥3级以上的患者PIA的发病率显著高于1~2级的患者PIA发病率(P<0.05)。由此可知,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率就越高。由于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不断扩大时,患者的心功能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而增加了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率。如果患者的心功能减弱,相应的心搏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患者的冠脉血流量。同时,有梗死前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IA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合并此类症状的患者(P<0.05)。由此可知,梗死前心绞痛以及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影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一大因素。再次,从患者的溶栓治疗情况:溶栓再通的PIA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溶栓后未再通的PIA发生率(P<0.05)。由此可知血栓是诱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一大因素。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成功,那么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的发生率就越大。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的干预,能够使患者的血管阻塞程度有所减轻,保护了心脏,但是由于血栓部位的平滑肌一直处于比较敏感的状态,极易使得患者出现血管痉挛的现象,从而诱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最后,患者的梗死部位中前、下壁复合型梗死的PIA发生率为50.0%,明显高于前壁梗死、下壁梗死以及Q波梗死的PIA发生率(P<0.05)。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过度活动、便秘、精神紧张、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6],也会诱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症状。

综上所述,了解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可以为早期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及时的采取措施,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丽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8例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02-103.

[2] 刘忠民,刘海波,王育珊.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差异性探讨[J].吉林医学,2000,21(4):230-231.

[3] 王洪有.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09,10(1): 23-24.

[4] 赵卿祯.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1(9): 55-56.

[5] 张思团.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 (3):105-106.

[6] 朱亚芹.125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11(10):26-27.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86-02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