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二问、三问,挖一口探索的“小深井”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7-12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顾 星
一问、二问、三问,挖一口探索的“小深井”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实践与思考
□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顾 星
在教学苏教版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因为上学期已经教学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所以对于这一课的设计其实心中已然有了打算。然而,偶然翻看教参时,其中的一句“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可以整体出示,如果有条件,可以逐步呈现……”让我陷入了沉思,这“逐步呈现”的过程不就是一次探索的契机,不正是我的课堂所一直追寻的那条“生命线”吗?于是,我便一头钻进了教材,开始了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实践与思考……
一、一问“有没有”,挖出“需求”之源
【教学片段1】上课伊始,我由回顾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谈话导入,交流比较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迁移:那么,折线统计图是不是也有单式和复式之分呢?接着,依次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由于便于后面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探索,我特意放弃教材中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两地降水量的原图),在交流中回顾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后,引导学生理解像这样用一条折线表示一方面情况的统计图就是单式折线统计图。
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快速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吗?听到“快速”两个字,学生都好胜地紧紧盯着两张统计图,左右对照着查看,不少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急躁的神情。我故意平静地等到孩子们都有了答案,校对过后,询问孩子:“虽然大家似乎都答出来了,但是你们有什么感受?”像是拧开了“诉苦”的阀门,孩子们憋屈的不满立即倾泻而出:“两张图看着太麻烦了!”“看得眼睛都疼了!”“来来回回脖子都酸了!”……
【反思】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快速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引导学生感觉到这问题虽然看似熟悉而简单,但真正去做又不能马上顺利解决,从而制造出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与随之而来的迫切需求——那就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统计起来既清楚又快速——把两张图合起来”,这样更清楚,又更便于比较。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无形之中让孩子们隐隐地感受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二、二问“行不行”,挖掘“自主”之趣
【教学片段2】出示简单重叠在一起的两张图:
提问:“把两张图合并后,这张图能达到我们更清楚更快速比较的目的吗?”“合并两张图的想法到底行不行?”“行的,行的!”“要删减!”“修改一下!”……于是,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自由交流中,过于明显的横轴、纵轴(包括单位)和日期的重复,很快就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删减掉了,而看起来过于繁复的标题也马上被修改。
“修改好了吗?”我故意放出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我觉得可以用红线表示青岛市,用蓝线表示昆明市,再注明。”小C说。相机介绍完“图例”,出示修改后的统计图,“怎么样?现在这张图比刚才清楚了吗?”一个声音、两个声音渐渐冒出来“数据看不清楚”、“都叠在一起了”、“还压在折线上呢”……
我继续引导:“是不是所有数据都看不清楚呢?看看图中有没有哪些数据看起来比较清楚的?”
“1月。”“12月。”
“那么观察比较一下,1月、12月,它们是怎样标数据的呢?”
“分开一点标。”“上面的标在上面,下面的标在下面。”“同一个月的对对齐。”……
【反思】回顾这一教学过程,真是回味无穷!我努力创造出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空间,以合并两张图“到底行不行”的质疑,引导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其实在学生专注地投入到修改完善统计图的过程中时,他们已经走进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相关特征的旅途中。整个学习过程,他们始终以探索者的身份全程参与,本来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点,都在探索中被他们自主发现、主动收获。
三、三问“够不够”,深挖“数学”之味
【教学片段3】练习中,笔者有意识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环节。第一部分出示:苏州某商场去年毛衣和衬衫销售量统计图。
引导:“由于保管员的疏忽,统计图已被损坏,你能看出缺了些什么吗?”并追问:“那么这张统计图还有没有用呢?你能为它补上图例吗?你是怎么想的?”
“有用有用!”“7月到12月天气由热变冷,所以实线表示毛衣的销售量,虚线表示衬衫的销售量。”孩子们纷纷表示。
“如果你是这家商场的经理,看了这张统计图,你会怎样安排进货?”我继续发问。
“7、8、9月可以多进衬衫,少进点毛衣。”“10、11、12月就可以多进点毛衣,少进点衬衫。”……
第二部分出示:2012年猪肉价格和豆角价格统计图。
引导:“观察这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手势比一比),你能预测新的一年2013年的1月份猪肉的价格可能是怎样变化的呢?豆角呢?和同桌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根据这一年1~3月份猪肉价格,我觉得接下来猪肉价格会有提高。”
“我觉得豆角价格也会上升,因为夏天气候适合豆角生长,长得多,冬天豆角不多,价格就贵。”
“我觉得,年底大家肯定都要抢着买猪肉过个好年,猪肉价格肯定会上涨!”
【反思】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实现学生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结语】在记录下这些文字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早已结束,然而,回顾这一次探索之行所留下的或浅或深的串串足迹,我意识到如果学生是探索活动的主体,那么老师就不应该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在探索活动中,老师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数学教学的道路上,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探索者”呢?希望在以后的探索之路上,能和孩子们一起挖出一口又一口的“小深井”,不断汲取来自数学知识海洋的源源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