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结直肠外科临床实习的问题与思考

2016-07-12刘刚朱丽璎张迎迎李凯钰高森阳戚峰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实习留学生

刘刚 朱丽璎 张迎迎 李凯钰 高森阳 戚峰



•医学与人文•

留学生结直肠外科临床实习的问题与思考

刘刚 朱丽璎 张迎迎 李凯钰 高森阳 戚峰

刘刚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炎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IBD学组外科协作组成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天津市外科学会结直肠学组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消化道肿瘤、炎性肠病和肛门疾病等的外科诊治,在胃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具有较丰富经验,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局级课题研究,涉及器官移植、炎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领域,发表数十篇国内外学术论著,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比赛奖励。曾获得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及天津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

【摘要】结直肠外科的专科特色导致留学生实习的难度增加。对于留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参与程度较低、主观能动性较差、留学生与带教教师和患者之间沟通模式待优化的问题,采取组成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一帮一”实习小组、开展针对性的专科手术相关培训、强化汉语学习、优化完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等策略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留学生参与程度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实习质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临床实习; 留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开发格局的逐步拓展,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来华求学的留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1]。天津医科大学基于其在建立和完善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在校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在国际上影响力逐步提升。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各专业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素质、编写教材、增进沟通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留学生教育,提高了留学生教学质量[2]。但作为留学生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临床实习阶段,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专科特色较强的结直肠外科。本文现就相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留学生结直肠外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科特点增加实践难度

结直肠外科是普通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该专科面对的患者常具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和肛门周围不适等临床表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患者常认为这些与排泄和隐私相关的临床表现是难以启齿的,并且在问诊和体格检查时“不愿外人在场”,羞于表达或想“快速结束问诊”。患者的回避增加了专科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难度,而患者对体形和外貌均与国人有差别的留学生的戒备,进一步阻碍了留学生的临床参与。

在操作方面,基于结直肠外科专科特点,专科常用的检查和治疗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常需要患者暴露隐私,例如直肠指检、肛门镜以及腹部或会阴部局部伤口换药等。出于对患者的尊重和隐私保护,操作的实施者常为技能较熟练,沟通解释能力较强的医师,同时尽量减少操作中的在场人数;另一方面,患者受传统文化影响,不愿在留学生面前暴露隐私,加之留学生多数汉语交流能力有限,患者多不同意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被操作”。以上原因导致留学生在结直肠外科实习中较在其他科室更难获得实践的机会。

(二)手术机会和参与程度不足

结直肠外科手术涉及腹部手术、盆腔手术和肛门手术等,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并能够在手术过程中较好地配合术者的操作,以最终保证手术的安全,例如:盆腔手术到达盆腔深部时,术者和助手需避开盆腔脏器,精细准确地操作,并避免损伤周围丰富的血管引起出血;肛门手术只有一名助手,需要该助手在手术过程中清晰地显露手术部位,积极配合术者的每一步手术操作;手术中发生急性出血更需要手术参与者迅速做出反应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由于缺乏系统的手术相关操作训练和全面性的实习规划,留学生常不具备参与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技术能力,相应地减少了其参与手术操作的机会,即使能够参与手术,也仅能做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辅助工作,导致留学生结直肠外科实习内容缺乏完整性。

(三)语言沟通的障碍

在临床专业留学生的理论教学阶段,为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强化了全英文教学,且汉语课程比例较少,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局限[3]。因此,留学生与患者的日常交流存在障碍,沟通效率低;另外,汉语专业词汇的匮乏使多数留学生无法完成查房、问诊、解释相关疾病知识、书写病历等基础临床工作,以致其临床参与度低,留学生参与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下降,循环往复,其临床实习的参与度进一步降低,故应加强留学生对汉语日常用语及专业词汇的学习。

(四)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校留学生大多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或非洲国家,他们拥有与中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饮食起居、价值观、宗教、教育模式、社会服务模式、医疗体系等,来到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4]。“文化休克”可能导致留学生减少或避免与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并且有可能导致他们对待疾病的方式和对医患关系的理解与国人不同,进而可能阻碍其参与临床实习。

同时,与中国医学生不同的是,留学生在中国完成大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无须参加中国的执业医师考试,而是在获得毕业文凭后回国参加本国的医师资格考试,因此,留学生中也存在一部分人自我要求较低,没有明确的远期规划,满足于拿到毕业文凭即可,这些都导致留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观能动性下降。在临床实习中可表现为实习的纪律性差,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等。

二、对留学生结直肠外科实习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一)针对专业特色优化学习和教学模式

鉴于留学生在结直肠外科实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因为专科特点导致实践难度增加的问题,科室采取与中国学生组成“一帮一”实习小组的方法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将临床医学七年制及八年制的同学与留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实习小组,入科前对其进行专科操作的统一培训,期间充分利用模拟人作为小组的练习道具,使留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直肠指诊、换药等专科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由中国学生带领留学生一起进行问诊、病史采集及查体和换药等临床实践工作,使留学生逐渐熟悉临床工作的具体流程,实践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学习临床操作相关的解释,在与患者沟通中减轻患者的抵触心理,增加留学生临床操作机会。

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教学,即以病例为先导,将晦涩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5,6]。围绕已出院或在院病例开展病例汇报,PPT制作和讲解,疾病专题演讲比赛及病例讨论和发言等,充分调动留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二)开展相关专科手术培训

针对留学生缺乏手术机会和手术参与程度不足的现状,鉴于手术在结直肠外科实习中的重要性和外科手术保障安全的必要性,实习前期对留学生开展相关专科手术培训以提高其手术操作的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包括:1. 建立和强化无菌观念,识记一般及专科手术器械名称;2. 学习刷手、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操作;3. 讲解结直肠外科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4. 学习手术操作的常用语言;5. 观看手术操作视频,加强对手术配合的理解;6. 充分利用模拟医院的练习环境,开展针对性的专科手术技能练习和比赛,例如深部打结练习和比赛、电刀使用的练习、血管结扎练习及肛门手术模拟等。

在手术培训结束后,根据培训目标对留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其实习成绩证明的一部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和考核可增强留学生的手术操作技能,增加其手术参与机会,并可确保手术安全,使留学生结直肠外科实习内容更加完整。

(三)加强留学生汉语学习

在临床沟通方面,临床工作的对象是中国患者,不能期望他们用英语交谈,所以加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安排中可适当增加汉语课课时,使留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汉语日常用语的时间;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一帮一”实习小组的作用,鼓励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为留学生学习汉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其汉语水平。

在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建议教师对医学名词的概念进行中英文双语解释,并借助真实病例或情景造句,提升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兴趣,加强对于一些专业词汇如疾病名称、症状或临床表现等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扩充留学生的专科相关汉语词汇量。

(四)优化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可能阻碍留学生参与临床实习,故留学生实习带教教师在具备厚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操作水平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融入临床工作。因此,在带教教师的聘任上优先选择有留学经历、英语水平较高或副高及以上级别的高年资医师,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沟通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医师。同时,建议带教教师和中国学生在留学生的临床实习中模拟真实的医患沟通的场景,形象地向留学生展现临床实习中与患者的沟通模式和技巧,使其更好地完成病史采集,指检,换药等操作,高水平的完成临床实习。另外,建议增加留学生终期考核,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临床实习积极性。

综上,结直肠外科是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专科特点,该专科的实习对留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实习中的薄弱点。临床带教教师应当在了解和分析其专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问题的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探索,寻求解决方案。本文所提及的教学和实习模式方面的解决对策已在科室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践,激励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增加了留学生与患者的临床交流和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受到了留学生的一致好评,其他方面对策和新产生的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 王澎, 谭建, 董峰, 等. 对留学生进行《核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9): 1131-1132.

[ 2 ] 高嵩. 北京大学医学部来华留学生医学物理学教学初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1, 31(6): 849-851.

[ 3 ] 马莉, 付铁峰, 齐迹, 等. 来华医学留学生文化适应与健康适应状况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11): 1379-1382.

[ 4 ] 张月娟, 龙玲, 刘锐. 巴基斯坦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9): 981-984.

[ 5 ] Malau-Aduli B S, Lee A Y, Cooling N, et al. Retention of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relevance of basic sciences in an integrated case-based learning (CBL) curriculum [J]. BMC Med Educ, 2013, 13: 139.

[ 6 ] 赵卫, 曹虹, 何小艳. 病例导入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1): 62-63.

[ 7 ] 王长远, 泰俭, 王晶, 等. CBL结合PBL在留学生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 12(5): 484-486.

(本文编辑:杨明)

刘刚, 朱丽璎, 张迎迎,等. 留学生结直肠外科临床实习的问题与思考[J/CD].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 5(3):278-28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during internship in the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for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Liu Gang, Zhu Liying, Zhang Yingying, Li Kaiyu, Gao Senyang, Qi Feng. Department ofGeneral Surger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30005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Gang, Email: landmark1503@sina.com

【Abstract】The specialized feature of the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internship for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Aiming at certain problems including low level of participation during internship, lacking of motivation and to-be-improved communication patter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approaches such as learning Chinese and making practice group with Chinese students, taking targeted surgical train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were employed to improve internship for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Colorectal neoplasms; Clinical practice; Foreign students

DOI: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6.03.018

作者单位: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

通讯作者:刘刚,Email:landmark1503@sina.com

收稿日期:(2016-04-16)

猜你喜欢

临床实习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角色互动在提高医学生肾内科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体会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对促进临床顶岗实习作用的探究
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促进兽医药理学教学质量
答疑式教学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