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助推“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

2016-07-11

职教通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职

江 建



深化校企合作助推“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

江建

摘要:分析了“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现状。通过反思,从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对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课程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中职;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一、“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现状

(一)课程概述

2009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以下简称“燃气专业”)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燃气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其中,“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作为燃气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计划在专业二年级开设,共200课时。

(二)课改现状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行课程改革,进行了如下尝试。

1.2011年,学校有幸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作为学校五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之一。通过深入珠三角地区典型燃气企业调研,组织召开企业专家课程研讨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编写了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设置了学习目标,确定了以项目或学习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要求,编写了该门课程的校本教材。

2.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实训室建设,按照企业的标准,对户内管施工实训场、PE管施工实训场进行了改造和设备机具的更新和补充;建设了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设备实训室,以沙盘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城市燃气地下中压管网的各种管材、设备及施工要求等;与港华燃气集团合作共建探管测漏实训场,以满足港华订单班的考证培训和日常教学需要。

3.为进一步满足燃气行业培训要求,提高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学校燃气专业向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功申请了燃气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该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对“燃气管道工”等11个工种的初、中、高级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站的成功申报,必然对本课程及专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与深圳燃气集团龙岗分公司合作开发特色培训包,该培训包包含4本专题培训教材和配套课件,而《燃气管线巡查技术》是其中的一个专题,并已出版,相关配套的课件、视频动画也已制作完成。同时,《燃气管线巡查技术》已作为“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5.与各地燃气协会、燃气企业合作对燃气从业人员开展行业工种的培训与鉴定。2011—2013年,与深圳燃气集团、佛山燃气协会合作,就初、中、高级管道工进行了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人数多达700人。同时,与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开展针对燃气专业学生的“压力管道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的培训考证。学校在社会培训水平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竞争力也获得不断提升。

6.以技能大赛促进燃气专业的教学改革,把职业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之作为衡量燃气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学校在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三次承办了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其中,“户内燃气管道及设施安装”竞赛项目与“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密切相关。学校燃气专业派出了二年级的学生代表参与了比赛,同时,选拔了一年级的学生参与了复位员工作。该竞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检验,通过竞赛,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企业的不足和差距。[1]在技能竞赛的备战中及亲眼目睹燃气企业众多高手的比拼过程中,教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被充分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使专业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比赛选手的竞技风采和专业技能也给燃气专业在校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鼓舞作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燃气专业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学校与燃气行业协会和燃气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又一桥梁。[2]

7.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方面,燃气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赴香港中华煤气集团公司、深圳燃气集团公司进行生产实践;积极参加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广东省燃气协会、广东油气商会举办的各类燃气设备技术展览及培训会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将所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法规及实际工作技巧用于教学,让学生所学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8.在毕业生就业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方面,近3年燃气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对应资格证书情况

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根据2013级燃气专业实习情况统计资料,燃气专业2013级4个班级共196人,实习岗位群如图1所示。

图1 燃气专业顶岗实习岗位分布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分布于珠三角12家燃气企业,具体岗位比例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实习人数共47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6人,在整个专业岗位群中所占比例为24%。而在岗位分布中以施工员、点火改管员和巡查员所占比例最大,资料员、抢修抢险员等岗位所占的比重较小。

图2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对应岗位分布

近年来,从事燃气管网施工、点改、巡查等岗位的人数一直稳步上升,这与学校燃气专业的改革发展和校企合作力度加大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随着广东天然气管网的敷设和燃气用户的增多,需要更多的施工、管线维护和客服人员。

二、“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的反思

在对珠三角典型燃气企业的调研和访谈中得知,企业要求燃气专业的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此外,还要具备较好的写作、语言表达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对燃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深化改革,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一)一体化教室建设方面不完善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展需要特定的场所,即能够反映学习任务需要、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的一体化教室,从而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3]

1.“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针对所设置的学习任务或项目,在一体化教室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如:某些实训设备、机具过于陈旧,满足不了当前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燃气管道焊接”、“燃气管道防腐”、“阴极保护电位检测”缺乏相应的实训场地及相应的设备、机具;对于一体化教室软件建设重视不够,某些学习任务所需的设备、机具比较充足,但缺乏资料查询区。一体化教室的资料查询区应配备大量的参考书和与实训配套的维修资料,并配备合适数量的电脑和网络供学生查询和仿真教学,某些电子版的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料可存放在电脑中供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参考。[4]

2.没有围绕学习任务实际需要布置设备。开展学习任务需要的一些小设备、工具没有合理布置和存放,想用时要去仓库寻找或者到处乱找,而有些甚至已经损坏无法使用。

3.尚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一体化教室不但需要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硬件,也需要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制度、条例。实际企业的制度或许不能直接拿来就用,但可以经过适当的修改后应用于一体化教室中。

(二)“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资源建设有待整合优化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目前设置了10个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覆盖了施工员、抢维修员、巡查员、巡检员等岗位的技术理论和技术实践知识,对燃气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显著的职业性。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还是几年前的校本教材,该教材脱离各地区、行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部分内容缺乏准确性、严谨性、教学性、可读性,无法满足学生对不断发展的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亟需进行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时,应配套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资源库,做到教材、学材相互补充,软件、硬件相互配套,纸质、电子资料丰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媒体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在“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课堂的主要教学法,而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教师个人习惯和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和熟练运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

(四)课堂教学评价有待改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任务教学,要求每个工作过程应有6个工作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其中,最后一步的评价与反馈很重要。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同时,其自我分析能力、反思和决策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逐渐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5]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某些学习任务仍沿用理论教学评价模式,单向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环节,致使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在评价过程中,更多的是关心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而忽略了与企业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内容的引导,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脱节,评价方式以现场操作为主,简单地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甄别,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标准单一,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积极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在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方面有待深化。[6]

(五)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燃气管网施工与运行管理”课程共有3名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学历以上,并拥有“燃气管道高级工”证书。其中,2人为中级职称,1人为助理级职称。专业教师每学期承担2个班级共约100人的教学任务,师生比较低;教师缺乏课程对应的某些岗位的企业工作经历,在某些学习任务的实施方面缺乏实战经验;课程尚缺乏具有高技能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三、从学校和专业层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促进课程的改革发展

长期以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而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用人单位必将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但校企“两张皮”的现象,仍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普遍遭遇的瓶颈,其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因此,校企合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搭建起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找准校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7]

因此,要以培养企业需求符合度高、企业忠诚度高的准员工为目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同解决就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探索一条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一)深化教产对接和校企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1.探索建立并完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该模式以满足大型集团各地分公司人员紧缺现状为切入点,借鉴“学徒制”的培养思路,激发企业从招生、培养、使用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2.继续与港华燃气集团合作,完善“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与华润集团各燃气公司的合作,初步形成“联合招生,订单培养”意向,扩大“联合招生,订单培养”规模。推进与广州燃气集团及佛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争取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学生企业实习基地。

3.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突出行业特色,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促进专业教师进协会、行业专家进学校、行业标准进课堂、提供行业培训等形式,实现教学过程与行业标准的对接;[8]积极承办两年一次的广东省燃气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发挥燃气专业服务于行业的作用。

(二)完善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教材开发、质量检查和评价

与行业企业联合成立开发团队,选取深圳燃气集团、港华燃气集团和佛山燃气集团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设计和项目课题研究等,补充调研燃气企业资料员岗位。

(三)加强专业建设

巩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将燃气专业建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创建“中高职三二分段”或“五年一贯制”,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提高生源质量、专业对口就业和升学率、双证毕业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提升薪酬起点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等。

(四)加大一体化教室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与企业合作,继续建设一批实训教学水平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如建设与本课程对应的焊接、防腐一体化教室。

建立教学资源库,完成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学生、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网上交流、辅导、答疑和学习讨论等,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五)搭建平台,提升学生对企业、专业和课程的认识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持续深入开展,专业教师每人联系1个以上燃气企业。联系企业的方式有走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教师联系企业每年不少于6次,其中,走访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每次均需填写《联系企业工作手册》。搭建“四个”讲台,提升学生对企业和专业的认识。[9]

1.平台1:企业高管进校园。为了让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到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学校每年邀请行业企业主要领导来校做关于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行业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讲座。通过这一途径,促进了师生对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企业意识,使学生在心理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业特征上接近企业,在身上烙上“企业人”的印证,以便将来更顺利地面对就业。

2.平台2:名工程师进校园。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使其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每学期聘请若干企业知名工程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通过来校授课或者网络授课的方式,承担课程相关教学任务,弥补了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技能不强的缺陷,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学校逐步形成了专兼一体的专业教学团队,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

3.平台3:岗位技术能手进校园。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其顺利完成从学校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过渡,学校每学期邀请若干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能手、高级技师来校,结合其自身的岗位工作经历和创业成长历程,向学生宣讲岗位成才之路,鼓励学生扎根一线,从基层艰苦岗位做起,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平台4: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为了使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增强就业能力,做好就业规划,提升专业学习信心,每学期邀请若干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做报告并开展互动。这些优秀毕业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成长、发展经历和成功的经验,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在校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梅.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J].成功(教育),2013(2):10-11.

[2]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3]刘建平,鲍静.中职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28-32.

[4]陈高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技能教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7-20.

[5]高传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评价探究[J].职教通讯,2015(3):76-80.

[6]徐敬东,杨帆.浅谈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实训教学评价策略[J].职业技术,2015(5):124-126.

[7]苏益南.“利他”是校企无缝对接的粘合剂[N].中国教育报,2015-05-19(12).

[8]王美丽,李馥萸.创新校企合作实现学校跨越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6-10(06).

[9]甘肃日报.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结硕果[N].甘肃日报,2014-03-03(01).

[责任编辑盛艳]

作者简介:江建,男,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2-0008-0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