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击乐三重奏《三支鼓》的解析与演绎

2016-07-11

黄河之声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重奏配合打击乐

赵 一



打击乐三重奏《三支鼓》的解析与演绎

赵 一

(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三支鼓》是纳波莎·奇洛克维奇个人的第27号作品,这首作品一共是分为三个乐章。本论文通过对这首音乐作品的解析,以及对演奏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解决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弱点及难点,让演奏者对音乐的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更加立体化,切实解决演奏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从而能够演绎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已达到给观众集可听性与可视性融为一体的精彩演奏。

关键词:打击乐;三重奏;单击滚奏;复合跳;配合

《三支鼓》是一部精彩的打击乐作品,作者充分的利用了大鼓的鼓框、鼓边、鼓中心以及小锣演奏出的金属打击乐器等音色的变化,使得乐曲变化性非常强,给听众造成了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演奏员们之间相互以眼神作为交流的工具,充满默契,倾心倾力地演奏全曲。在密集地鼓点声中我们清晰地听到了色彩分明的节奏和一些清脆的金属声,二者相互交融,造就了集可听性与可视性融为一体的精彩演奏。在整个的演奏过程中,三位表演者们的全身心投入,几乎都造成了演奏员们自己的“错觉”,好像感觉自己不是在表演而是和一群朋友们在一起玩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那种随心所欲的快感。《三支鼓》这首曲子格外的吸引人入耳,恢宏的气势、强烈的节奏感,把观众推向了一个已狂热到无可自拔的境界。

一、意义

《三支鼓》这首作品将交响乐中属于伴奏声部的打击乐器作为这次演奏的主要乐器,让人们对于这个陌生的领域有一定的认识。作品将西方的打击乐乐器大鼓、邦戈鼓与中国打击乐器小锣结合,能够更直观的使得听众感受到中西方打击乐乐器的异同。

二、乐曲解析

首先,想要很好的演绎这首乐曲,就要对作者的这首作品进行了解,并较熟悉的掌握,使我们更能很轻易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表现的内容。下面我就对这首作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三支鼓》是纳波莎·奇洛克维奇个人能的第27号作品,他的这首作品用分为三个乐章,而此次演奏的是他的第三乐章,三个人共同敲击一面平放在地面的大鼓,每一位演奏员还需要一大一小的二片小锣和一对邦戈鼓,此曲借用了古代的祭祀仪式展现了打击乐的原始、狂野之美。

(一)结构

1.引子

在曲子的开始,节奏比较整齐,单一。作为曲子的引子部分,通常曲目这一段必须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但此并曲没有一开始就给人强烈的感觉,而是通过三人演奏员齐奏和曲子中的强弱变化来展现。在节奏方面也必须配合重音的大起大落、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并愿意听下去。在这一段中,重点应放在节拍的变化中由开始时是4/4拍、9/8拍、12/8拍最后回到4/4拍这样的整体节拍。所以速度方面不好掌握,刚开始需要演奏者们放慢速度,并在变化节拍后控制全曲。这一段主要是在大鼓的鼓框、鼓边、鼓中心进行演奏,鼓框声音清脆嘹亮,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鼓边声音强弱变化明显,结实而有质感;鼓中心是曲子重音突出的地方,以凸显节奏的特点,声音比较厚重结实,干脆利落具有爆发力。通过在鼓的不同方位感受大鼓的音色变化特点。

2.中段

这一段属于全曲最为华丽的片段,节奏相对于比较复杂,和引子部分相比,这一部分的节奏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前面工整的十六分音符及三十二分音符的基础上,出现了前十六后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使这部分的节奏有了抑扬顿挫的感觉,并且有了弱起的节奏,使得这一段乐曲每一句之间都有很好的衔接。这种巧妙地节奏设计,既能表现曲子的停顿感,又能表现曲子的连贯性。在演奏技巧方面,这一段由于需要在不同鼓上演奏,所以演奏相当复杂多变,同时也使这段乐曲的音色更丰富。这一部分最大的特点就是三位演奏者能够把握整体,不能因为节奏的复杂变化而自乱阵脚。在这一段,主要突出在三人齐奏后进入到自己的即兴表演当中。

3.末端

这一段就是属于全曲的结束的段落,节奏又基本回到刚开始的整齐性。虽然在节奏上没有变化,但是在音色及演奏技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一部分的演奏大量的使用了复合跳的演奏手法,这种演奏手法能使音符从我们的手中跳跃出来,这种手法也使演奏者更方便表达这部分乐曲的情感。并且这一部分的演奏开始加入铜器乐器——锣。锣的加入使得乐曲有了高音,音色更加丰富。这铿锵有力,热情饱满的金属音色,再加上带有跳跃性的复合跳演奏手法在邦戈鼓和大鼓上的演奏,让这段乐曲在继中段后掀起第二次高潮。那种气势宏伟的感觉,给全曲的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节奏与音色

1.节奏对位:节奏性打击乐的重奏乐曲,最大的特色就是节奏的对位,这种特色在这首乐曲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引子部分,带重音的六连音演奏,把三个声部的演奏融为一体,每个声部的重音敲在大鼓中间,给人一种感觉像是一个人在敲,这样就出现了声部重叠,大鼓中间是一个声部,而敲击的鼓边又是一个声部。这样的演奏使得乐曲有了丰厚的织体层,就像是旋律乐曲中的和声,使得乐曲的演奏有了立体感。

2.音色对位:在乐曲的末端部分,锣和邦戈的演奏频繁的出现,三个声部音色的对位,使得锣,邦戈各自形成一个声部,在锣这个声部,形成了切分、前十六后八分等节奏型。这一部分的对位演奏,让乐曲的声部更丰富,音色更饱满。

三、作品演奏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

(一)团队合作演奏的问题及解决

合奏不同于独奏,是需要每位演奏员之间有很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默契精神。所以在每个人练习好自己的声部的同时,还需要三个人在一起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处理曲子中间出现的问题。演奏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节奏不稳,或者强弱不同等问题,所以必须将各个不同的声部拿出来分开进行单独的演奏,剩下的成员为其打节奏,找原因。逐小节,逐段的排查,直到各个演奏员都能很好的合在一起。在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应当放慢速度,把握全曲的整体性。再对曲目完全了解和掌握后,逐渐的加速练习,直到大家能够完整的合在一起的时候,最终达到曲目规定的速度。

(二)作品处理方面的问题及解决

这首曲子的开头引子部分,这一段的主题资料基本是有十六分音符所构成,节奏音型有三十二分音符,曲子由开始的mp贯穿开头,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布局。为了使得曲目的整齐完成,开始练习时演奏员练习单击滚奏,单手滚奏相对是一种基础性的演奏技巧,但是在弱奏时,难度就会增加,主要表现在鼓槌的控制方面。练习时手腕应当放平,将自己拇指和食指作为一个支点进行敲击。为了使得曲目能够稳定进行,一定要放慢速度,让手与手指得到充分的放松,并配合手腕来提高速度。在演奏时,十六分音符与伴有重音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交替,也为演奏增加了难度。即要保持力度的整体平衡,又要强调三十二分的音符,却又不现突兀。给整体作品带有一种紧张的感觉。

如图所示:

这一段落里有很多的标有重音记号的地方在里面,如何能把重音表现的更好,不是单一的将重音记号里的音敲得特别地强,而是需要对弱音进行控制。在这里不好掌握的是弱拍中出现的重音记号,在演奏过程就需要将速度慢下来,跟着节拍器或者一起数拍子去反复的练习。

如图所示:

再一个问题就是在全曲末段部分,加入锣、邦戈鼓的地方,节奏型依旧是由十六分音符的组成,但是由于乐器摆放位置的需要及重音演奏的需要,这时演奏员需要用复合跳的演奏技巧来演奏。在单、双跳同时娴熟后,加入复合跳来练习就容易的许多了。下面这段谱子,每一个声部都需要频繁的用到复合跳的手法。用第二声部来举个例子:这个声部用到RLRL RRLR RRLR RRLR和RLRL RRLR LLRL RLRL的演奏手法。这样的演奏手法,能使在大鼓上敲击的鼓点变弱,这样更能突出锣和邦戈的音色。使得这首乐曲中音色和节奏的对位表现的更明显,更能体现这首乐曲所表达的韵味。

如图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纳波莎·奇洛克维奇的《三支鼓》作品,这首曲子,气势宏伟、动听,并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在实践中,演奏者们通过鼓框、鼓边、鼓中心及金属打击音色的变化演奏,强而有力的展现给大家一种别具一格的感觉。通过演奏员长期的练习磨合,可以提高演奏者节奏的稳定性、强弱的鲜明对比、对音乐的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更加立体化以及三人默契程度,演绎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已达到给观众集可听性与可视性融为一体的精彩演奏。

猜你喜欢

三重奏配合打击乐
三重奏栏目作者:王文其
三重奏栏目作者:阮敏哲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