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2016-07-08吴兰
吴 兰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吴 兰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隆都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单号纳入观察组,双号纳入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依从性、盆底肌肉张力、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健康信念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3级及以上产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FPFD初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分娩;盆底肌;康复治疗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隆都医院,广东中山 52847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疾患[1]。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孕妇产后及时进行有效盆底肌康复锻炼可减轻盆底肌损伤,促进盆底功能更快恢复[2-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为针对分娩后盆底功能受损所设计的物理疗法,可有效锻炼盆底肌,但疗效与产妇依从性密切相关[4],因此提高产妇依从性,积极配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于提高产妇产后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FPFD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单号纳入观察组,双号纳入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3~31岁,平均(28±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5~30岁,平均(2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单胎且为足月分娩;②无妊娠合并症;③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脏器疾病;②既往有盆腔手术史;③合并急慢性传染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禁饮碳酸饮料与酒类,避免腹压运动,指导患者健康生活习惯、定期排便、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3.1 健康教育 结合患者文化程度举行座谈会,详细介绍盆底损伤相关知识,以增强其对盆底康复锻炼必要性的认识。妊娠与分娩可能对女性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初期会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后期以大便失禁、性交痛、泌尿道或生殖道感染、腰部不适等为主,且其发生率在30%左右。
1.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康复锻炼意愿,一对一指导产妇康复锻炼方法使其对康复锻炼有一定认识,同时明确其在锻炼盆底肌方面的意义,消除产妇顾虑。每日询问产妇感受,注重其对康复治疗的意见及效果,与其共同对康复治疗计划与目标进行修订,最终制订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确保产妇按时行康复锻炼。
1.3.3 康复锻炼 取侧卧位,食指戴一次性手套后蘸液状石蜡后轻插入产妇肛门,指导其进行缩肛运动,每次收紧肛门3 s以上,放松后再次收紧,15~30 min/次,2~3次/d,1周后逐渐增加缩肛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行婴儿式仰卧、双脚并紧、腿上升式仰卧、椅子样膝盖等康复锻炼,每日至少1次有意识控制排尿速度。6~8周对于盆底肌不收缩或收缩不理想产妇,电刺激可提高其神经肌肉兴奋性,采用XFT-2002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讯丰通公司),频率8~32 Hz、脉宽320~740 us,刺激强度以可耐受、无疼痛感觉为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依从性、盆底肌肉张力、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①康复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健康信念和康复锻炼依从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依从性越高。②盆底肌肉张力:康复治疗2个月后测定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分为0~5级,级别越高恢复情况越佳。③性生活满意度:参照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测评,包括性欲、性高潮、性交流、性交舒适程度、性交频率、夫妻关系6个条目,每项1~4分,总分越高,性生活质量越高。由产妇独立完成问卷,康复治疗前后总分提高不少于6分为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健康信念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健康信念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健康信念评分 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对照组 50 61±8 83±10*62±8 74±9*观察组 50 60±10 94±4*#61±9 83±6*#
2.2 盆底肌肉张力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3级及以上产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比较[例(%)]
表3 两组产妇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5-6],盆底功能障碍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妊娠分娩可对盆底肌肉功能造成损伤以致盆底肌力降低,若不及时进行恢复性训练,子宫、直肠、膀胱等盆腔器官就难以恢复正常解剖位置[7]。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案较多[8-9],其中电刺激是指通过不同频率电流刺激促进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群收缩力[10]。缩肛运动通过运动刺激能促进产妇盆底肌肉收缩而增强盆底肌群收缩力[11]。本研究两组产妇均于分娩后进行康复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对性护理,旨在提高产妇康复治疗依从性。依从性指患者行为与医嘱符合程度[12],产后康复治疗执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妇自身,因此依从性对产后盆底肌恢复情况影响重大。根据“K-A-P”健康教育模式[13],健康行为的转变离不开知识及态度的转变,产妇对盆底肌康复锻炼充分认识后会最终影响其态度及行为,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的施行提高了产妇的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进而可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恢复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健康信念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肉张力3级及以上产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FPFD初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2] 徐土珍,孙秋华,黄啸,等.盆底肌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8): 591-595.
[3] 王新,邓美莲,李桂友,等.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 3308-3310.
[4] 孙梅芳,母华欣.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 29-31.
[5] 张颖,赵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6] 范保维,孙小丽,陈伟芳,等.健康教育-盆底肌训练模式预防女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3): 7099-7101.
[7] 杨幸华,燕铁斌,彭树秀,等.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15-718,726.
[8] 戎明梅.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01-102.
[9] 张孝英,杨俐.综合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3):477-479.
[10] 李荔.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10(2):90-92.
[11] 毕霞,王雪强,孙丹,等.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06-209.
[12] 叶笑梅,朱雪燕,孙晓妙,等.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54-1956.
[13] 杨素勉,马卫景,王秀粉,等.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18-212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67
基金项目:※基层医院产妇盆底功能障碍(FPFD)护理路径实施探索(2015A020423)
作者简介:吴兰(1963.4-),专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