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7-08徐静
徐 静
综合护理在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徐 静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河南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行大肠镜下治疗的80例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大肠镜;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综合护理
河南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
阑尾位于回肠与盲肠交界处,为一细长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近年来研究发现,阑尾具有防卫、免疫等功能,阑尾切除后可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粪石梗阻是阑尾炎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梗阻会使分泌物在阑尾腔中不断积聚,导致压力升高,从而压迫阑尾壁,导致远侧血运障碍,引起黏膜损伤。同时,阑尾腔中细菌侵入受损黏膜,可导致感染进而发病,因此发现阑尾粪石时,往往伴随阑尾黏膜炎症[1]。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的特点,且可以确保阑尾完整性。因此,在明确诊断前提下,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然而,此项治疗措施对于护理工作的依赖性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研究就综合护理在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大肠镜下治疗的80例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9岁,平均(40±13)岁。所有患者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CT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为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大肠镜下逆行插管阑尾造影取石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即进行术前常规血尿检查、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史,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及大肠镜下治疗的优势,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争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4~6 h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注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术前进行血尿常规、凝血常规检查。60岁以上患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术前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和饮食,轻症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重症者应禁饮禁食。
1.2.3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配合医师操作,密切观察患者表情、神志、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尽量满足其需求,及时执行各项医嘱。时刻注意是否出现穿孔,操作过程中要做到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等情况,正确地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以增强其治疗信心,缓解其紧张情绪。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所有动作均宜轻柔,以减轻患者痛苦,避免穿孔发生。冲洗时避免高压,以免刺激阑尾神经末梢,引起患者腹痛。
1.2.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按医嘱予以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鼓励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黏连发生;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患者进食后,密切观察其腹痛、腹胀情况,无肠道损伤患者术后4~6 h肛门排气后可食流质饮食,术后2 d半流质饮食,术后3 d后可食普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初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 40 4.1±2.0 6.5±3.0 9.2±2.9观察组 40 2.4±1.9 4.8±2.9 5.9±2.2 t值 2.80 4.23 5.76 P值 <0.05 <0.05 <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阑尾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阑尾炎性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胃肠道刺激征、腹膜刺激征等,需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2]。传统治疗多采用阑尾切除术。近代研究表明,阑尾能增强白细胞对抗各种抗原和异物的能力,可减轻对血液和淋巴的破坏,增强局部免疫功能[3]。目前,临床多采用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然而,患者配合程度会影响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因此,对于进行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十分必要。
对行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对患者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心理辅导工作,最大程度获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有效缓解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术中密切配合医师完成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对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其饮食和术后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行大肠镜下治疗的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5]。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医学专业知识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主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可促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彪,王翠华,杨小乔.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44-45.
[2] 杜文君.外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 14(18):548-549.
[3] 蒋良君,阳学风,吴清,等.结肠镜下治疗老年粪石梗阻性阑尾炎2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42-3743.
[4] 陆惠妮,陈登琼.整体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49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4):135-135.
[5] 曾俊,唐亮,黄燕.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4,29(22):14-1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