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的影响
2016-07-08吴海鹰
吴海鹰
护理干预对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的影响
吴海鹰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需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导线损坏发生情况、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患儿实施有效护理,对提高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成功率、减少干扰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理;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珠海 519000
视频脑电图是通过数码摄像头进行持续摄像,记录患儿疾病发作时所有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变化情况的同步录像设备,其灵敏度较高,对于排除和鉴别癫具有重要意义[1-2]。尤其对于新生儿惊厥,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临床表现与正常行为存在相似性,大部分需借用视频脑电图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3]。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对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12岁,平均(4.9±1.1)岁;临床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18例,合并抽搐31例,头痛15例,精神症状1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12岁,平均(4.8±1.1)岁;临床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19例,合并抽搐30例,头痛16例,精神症状11例。所有患儿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美国尼高力视频脑电图系统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16/20导联法进行连接,并使用火棉胶对电极进行固定,通过与患儿头皮相连接的电极盘及放大器对患儿脑电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同时通过室内24 h摄像头对患儿所有活动进行记录。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检查前告知家属检查注意事项,嘱进行头皮准备,检查中协助检查医师安放电极、进行检测试验等,检查后护送患儿返回病房,交代处理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3.1 检查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首先应告知患儿监护人进行检查的环境,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同时需告知患儿及其监护人检查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温馨提示卡片进行宣教,其内容主要包含视频脑电图的简介、监测前配合工作、监测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后何时何地领取诊断报告。加强对视频脑电图的了解,减少及消除患儿及其监护人紧张、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治疗。
1.3.1.2 头皮准备护理 由于患儿头皮皮脂较丰富,检查时电阻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应给患儿于检查前剃头并清洗头皮,注意避免使用洗发水以及护发素,确保检查过程中头皮及头发干燥与清洁。对于头皮合并局部感染患儿,建议先行治疗待感染病灶恢复后再行检查。
1.3.1.3 药物护理 对于需要行脑电图检查患儿,大部分需服用抗惊厥药物,检查前详细记录使用药物种类、剂量与使用时间等,以便在脑电图阅读时进行参考。对于既往规律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患儿,切忌为了追求检查结果阳性率而建议患儿停药。针对自行停药患儿,要做好检查过程中发生癫持续状态等严重情况的准备。
1.3.1.4 睡眠护理 因检查持续过程中一般不允许睡觉,故为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对4岁以下患儿,可让其适当早睡并提前将其叫醒;对于4岁以上者,根据患儿依从性,可安排夜间进行,更接近睡眠状态。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和环境准备,减少患儿因心理因素及环境关系而影响入睡。
1.3.1.5 饮食护理 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需正常进食,避免低血糖、饱胀等而影响检查结果。冬季检查患儿,因检查室均有空调,故可建议其不宜穿过多过厚衣物,避免感冒。对于婴儿以及不能有效控制大小便患儿,建议检查前换好干净尿不湿或排空大小便。
1.3.2 检查中护理
1.3.2.1 电极位置放置护理 护理人员用75%乙醇擦拭头皮后,将涂好导电糊的镀银盘状电极使用纸质胶布固定于患儿相应位置,并使用弹力帽进行加固。针对哭闹不合作患儿,可采用成帽状长筒弹力袜进行加固。并使用电吹风或火棉胶对局部进行风干处理。
1.3.2.2 过度换气试验护理 该试验主要适用于3岁以上智力正常患儿。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取坐位或站立位,嘱其闭目,并保持清醒状态下,行持续3 min深呼吸,控制频率为每分钟20次左右。检查过程中因剥夺患儿睡眠而出现的疲劳或年龄及其他情况无法配合患儿,可通过吹小风车方式对患儿进行引导,通过奖励措施,鼓励患儿完成试验。
1.3.2.3 睁闭眼试验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儿于清醒闭目放松状态下,间隔10 s持续睁眼5 s,反复进行3次,对每次睁闭眼时间、患儿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同时确保检查室内光线强弱合适,避免光线过暗或刺眼影响患儿依从性。针对睁闭眼动作无法合作患儿,可由其监护人协助其遮盖双眼与放开遮盖进行。
1.3.3 检查后护理 在检查结束时,将全部电极缓慢取下,并去除头皮上导电糊,护理人员安全护送患儿返回病房。在清理头皮时切忌使用暴力,以免引起患儿不适甚至擦伤头皮。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导线损坏发生情况、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导线损坏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导线损坏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儿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比较[例(%)]
3 讨论
视频脑电监测可通过录像监测以及脑电图同步描记对患儿行为及脑电图变化进行记录,能有效记录各种状态下受检者脑电活动,将临床发作过程与发作时脑电图变化进行结合,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4]。其既能长时间对脑电活动情况进行同步记录,还能有效识别伪差,提高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率。其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电极松动、导联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与强调检查前对头皮护理以及检查过程中确保电极安放方法有关[6]。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观察组重点针对睁闭眼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进行护理,告知患儿监护人配合方法,并采用适当替代措施提高试验成功率[7]。
综上所述,对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患儿实施有效护理,对提高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成功率、减少干扰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沁晏.视频脑电图用于重症脑炎患儿监测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24-26.
[2] 卢贤秀,邬蕴仪,高善云,等.探讨提高视频脑电图检查质量的护理方法[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58-759.
[3] 段雪琼,孙敏.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7):277-277.
[4] 龙曼丽.小儿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定位癫痫10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113-113.
[5] 郑文娟,陈川丽,段跃云.视频脑电图监测护理及失败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9):1179-1180.
[6] 于相梅.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22-123.
[7] 林碧华,钟桂钦,房新蓉.护理干预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5(3):96-9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