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沙粒,大智慧

2016-07-07翟海燕

黑河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

翟海燕

[摘要]沙子是随处可见的资源。通过探究“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将玩沙活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融合、相渗透,凸显“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融合性、创造性的特点,满足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需求,让幼儿体验到探索创造的乐趣。以沙为载体,在沙艺术的实践中且行且思,探索构建幼儿园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完善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探索创造;课程评价

我市地处长江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足的人文资源。沙子随处可见,随物赋形,变化万千,与幼儿灵动的天性相近相融,是幼儿最好的玩伴。每当细沙从幼儿的指尖轻柔滑落的时候,带给幼儿的不仅是自然的奇妙世界,更是心灵的塑造与创想。因此,我园以小沙粒为载体,在实践中且行且思,探索幼儿园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的构建,尝试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一、走进“沙艺术”,感受课程的别样魅力

1.“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简介

“沙艺术” 智慧启蒙课程是指以沙为媒介,对幼儿进行动作思维的潜能开发、训练与保护,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的所有教学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其目的是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沙艺术世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促进其身心健康地成长。

2.“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的目标

以沙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动作思维的潜能开发、训练与保护,提升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步协调发展,让幼儿在沙艺术世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同时推动幼儿美的内心建设,让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体目标是立美(艺术教育和美感教育)、启智(智力潜能和创新的开发与保护)、润心(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沙艺术” 智慧启蒙课程的内容

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为五版块,分别是沙之语、沙之情、沙之艺、沙之秘、沙之乐。这五大版块不仅是渗透式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拓展,同时也与幼儿一日生活相融合,相渗透,凸显“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融合性、创造性的特点。

(1)沙之语——语言领域。开展沙画故事讲述、沙画散文、诗歌欣赏等教学活动,创新开展了沙箱剧场、沙画故事创作与表演等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丰富语言学习内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沙之艺——艺术领域。创新开展了灯箱沙画创作、沙艺术作品欣赏、沙瓶画、沙皮画、沙盘画,以及沙艺演奏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幼儿在感受沙之美时,更好地促进其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

(3)沙之乐——健康领域。充分挖掘沙子独特的锻炼功能,借助沙包、沙瓶、沙袋等自制的体育器材全面发展幼儿的跳跃、投掷等多种运动能力。

(4)沙之秘——科学领域。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沙子亲密接触,在看看、漏漏、挖挖、堆堆等多感官参与中感受沙的神奇,探索沙的奥秘。

(5)沙之情——社会领域。挖掘沙画故事背后的情愫,通过开展美德沙画故事欣赏、美德沙画歌曲吟唱等活动,让沙画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陶冶情操,润泽心灵。

二、实践“沙艺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预定目标。

1.课程评价原则

评价中注意标价标准、评价态度、评价方法的客观,实事求是;坚持激励性评价,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注意整体评价,全面准确的接近客观事实;关注差异性评价;注意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

(1)客观性原则。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2)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幼儿的动态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调动师幼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3)整体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全面,对幼儿在沙艺术方面获得的立美、启智、润心等各个方面作出整体性评价。

(4)指导性原则。课程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幼儿的长处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不断发展。贯彻指导性原则,要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在于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评价信息要及时反馈;重视形成性评价,及时改进;分析指导切合实际,发扬优势,克服不足。

2.课程评价内容

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在本园原来评价的指标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情境化研讨,对部分项目进行指标细化,以更好地突出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的有效性。主要分为幼儿发展、课程实施、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1)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要承认和尊重幼儿在经验、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潜能,幼儿发展评价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观察、记录、交谈,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家长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目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评价内容:参照《指南》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一是观察记录分析法。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通过自然观察,对幼儿作出判断,每月做好评价记录,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抽查。二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每月一次“家园联系单”,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2)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组织实施,同时也评价环境创设、教师态度、师幼互动等。既要评价教师预设的活动,也要评价幼儿生成、教师支持发展的活动。评价目的: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不断促进课程游戏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内容:参照《指南》实施部分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由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以及有关专家一起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工作。定期对教师实施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3)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师德修养为出发点,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他评和自评,让教师得到成长。教师评价应贯穿于一日活动,并伴随着教师的日常工作自然地进行。评价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主发展。评价内容:以师德修养、专业发展为重点,加强日常引导、管理和考察,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多元性、日常性、人文性。评价方法:幼儿园建立考核小组。每学期对教师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师幼互动、家园沟通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并通过自评与他评的方法做出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3.课程评价要点

课程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客观的、科学的、发展的、指导的原则,注重评价时间的阶段性、评价人员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评价时间注重阶段性。日常评价:主要指集体活动中的评价。月评价:通过每月发放幼儿发展报告单,由教师和家长进行共同评价。学期评价:学期末,主要了解幼儿在一学期沙艺术活动中的发展与进步,根据三个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表。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等方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优点,查找不足,探讨方法,寻求改进,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评价人员注重多样性。主要通过老师、家长、幼儿等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价。评价活动主要在幼儿体验活动、操作活动以及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通过观察、记录来了解幼儿在审美、创造、想象等方面的发展。

(3)评价内容注重开放性。评价内容不局限于幼儿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多地关注其在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想象和情绪情感发展。

“沙艺术”智慧启蒙课程建设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我们将不断尝试、积极探索,从实践中去提炼、反思和完善,让幼儿和教师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统一联考大纲及指南(教育学,心理学)[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鹤琴.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能力对接研究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