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建设 因专业阅读而精彩
2016-07-07姜汉荣
摘要:姜汉荣名师工作室坚持以专业阅读加强工作室建设,建章立制、精选文本、领衔人示范、专家引领、多样化阅读等,使工作室建设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专业阅读加速了成员专业成长,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增强了工作室凝聚力,提升了教师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阅读;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50-03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领跑,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它是优秀教师展示才能、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高地,是教师成长的高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江苏职业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在2015年遴选了全省50个重点建设的名师工作室。作为江苏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0个名师工作室之一的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姜汉荣工作室”,近年来一直坚持“以务实行动求高效、以内涵建设求质量”的工作室建设思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业绩,坚持以专业阅读推动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成为了特色与亮点,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也因为常态化的专业阅读,加快了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步伐,使“姜汉荣工作室”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工作室建设因专业阅读精彩纷呈
(一)建章立制为专业阅读护航
打铁先要自身硬,“有模”才能“有样”。姜汉荣工作室根据学校工作室管理办法,围绕学校、工作室及工作室成员的发展规划,提出工作室的成员一年要有“小样”,三年要有“模样”,五年要成“榜样”。而要完成这些转变,加强学习与专业阅读是基础。工作室把学习与阅读作为重要事项来抓,制定了专门的学习制度,明确规定了工作室成员“四个一”专业阅读目标,即坚持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专业书籍,认真做好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做一次学习交流主题发言。工作室在对成员进行个人成绩考核时,将专业阅读“四个一”作为考核的前提条件,对没有完成阅读任务的成员一票否决。这些硬性规定,为工作室专业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精选文本为专业阅读铺路
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阅读局限性太大,只读专业书籍杂志,视野狭窄,知识单一。为了将专业阅读扎实开展下去,让工作室成员“读好书,有书读”,每年工作室都要在专家指导、听取意见、收集信息等基础上,精心选择购买适宜教师阅读、教师认可度高的书籍,发到每位成员手中。这些文本书籍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学科专业书,二是教育艺术书,三是文化修养书。这些书籍或贴近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形势,或贴近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或贴近课堂教学,或贴近教育理念,或贴近教师的自身修养,大大提高专业阅读的可读性,吸引了工作室成员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为专业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领衔人为专业阅读作表率
姜汉荣工作室成员大多为机电专业理论或实训教师,每人在动手操作、上课教学方面都有各自风格,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也存有一定的短板。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的阅读意识,工作室领衔人姜汉荣老师亲作表率,把指导、引导成员进行专业阅读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自己进行大量的阅读,写读书笔记,利用工作室例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经常向成员灌输“教师靠精神站立,靠学问行走,名师更要如此,要树立精神、做好学问,离不开阅读”的道理,把自己收集的书籍和读书笔记拿出来供大家阅读,指导青年教师专业阅读的方法,定期推荐优秀的教育教学书籍,推荐好文章,撰写读书笔记、书评。有了榜样的力量,工作室成员的专业阅读习惯正逐步形成。
(四)邀请专家讲座指导专业阅读
在教师专业阅读问题上,很少有针对提高教师阅读素养的培训,这是许多教师读书盲目、茫然的原因之一。工作室成员平常忙于应付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等事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有效、科学、精细的专业阅读指导却很少,甚至不如学生在这方面得到的关注和指导多,因此对他们的阅读培训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室一方面引导教师读理论的书、读专家的书、读专业之外的书;另一方面请名师到校以身说法,阐述读书对专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是迫切所需。
(五)多样形式为专业阅读增效
近年来,姜汉荣工作室围绕专业阅读,采取多种形式力求增强阅读效果,引导工作室成员真正静下心来、沉下心来、专心读下去,做到“四个结合”。
1.选择性阅读与共同阅读相结合。根据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多,工作室成员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工作室的专业阅读以自读和共读结合进行。教师自读根据自己的所任学科、兴趣爱好来确定阅读书目。共读是确定阅读主题,工作室统一指定书目或划出阅读范围,一段时间只读一两本,精研专家著作精髓。比如在2015年下半年,工作室指定阅读了李政涛的专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专业阅读与交流探讨相结合。工作室每月集中交流一次,以指定书目为交流话题,探讨该著作或该阅读篇章主题,畅谈读书心得,分享学者生动鲜活充满个性的教育案例。这个过程既是启发过程,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交流活动中,老师们也可将优秀的自读书目推荐给其他老师,为其他教师的阅读提供借鉴,提高读书质量。为了使老师们看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工作室将大家的读书心得刊发至工作室网站,与大家分享。
3.专业阅读与延伸阅读相结合。工作室不断完善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规划,规划继续教育发展目标,制定1—3年专业素质阅读计划,探讨读书与教师职业的深层联系,记录成员自己成长轨迹。通过阅读名家著作深入探讨读书与职业、读书与专业发展、读书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等命题,促使教师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人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成就自我职业的过程。endprint
4.专业阅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工作室坚持“在阅读中教研,在教研中阅读”理念,提出了鼓励教师将学得的先进理论应用于教研实践中,将阅读与成员的“两课”评比、技能大赛、课题研究联系起来,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体验与反思,在借鉴他人经验中提高自身能力,从他人的视角思考,及时自省、矫正和完善,缩短成长的周期,形成了工作室“阅读、实践、感悟”的成员专业发展之路。2015年,姜汉荣工作室面向南通市开展了专业阅读汇报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工作室成员专业阅读的热情。
二、专业阅读为工作室建设推波助澜
(一)专业阅读加速了成员专业成长
通过阅读,拓宽了工作室成员知识视野,他们意识到,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老本”,必然会遭到淘汰;如果教师没有不断阅读的习惯,知识终究会透支;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跟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工作室成员将专业阅读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教学反思,丰富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成员的话语水平提升了,教育理解力提升了,反思力提升了。同时,专业阅读促使工作室成员进入了一种研究的状态,他们的专业教学实践通过了专业阅读获得了支撑,从阅读中参考了各家观点,搜集了各家方法,借鉴了各家实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体现自我风格的教学,践行了一种专业智慧;更为可贵的是,专业阅读改变了工作室成员的精神状态,提升了工作境界,为专业成长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二)专业阅读营造了深厚教研氛围
通过专业阅读,不仅使教师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有了转变。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家更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教学,并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提高,使其教育思想以教学为手段得到更好的实现。大家有意识地将教育理念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难点,与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在反思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工作室的教研氛围日益增强。近年来,姜汉荣工作室通过专业阅读引领课题研究,牵头省市级课题研究4项,参与省市课题研究6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三年成员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三)专业阅读增强了工作室凝聚力
通过专业阅读,将工作室成员的注意力聚集到了教学研讨和专业成长上来,在阅读交流中,成员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形成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专业成长需求、共同的研讨项目,从而大大增强了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和工作室的凝聚力。这种在专业阅读基础上形成的由名师领衔的学习型、研究型共同体,是优秀教师互助共勉、集体成长的平台。近年来,姜汉荣工作室全体成员紧紧围绕“突出创新实践,打造卓越课堂,助推专业成长”的工作室建设目标,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在中职机电专业课改、科研领域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专业阅读提升了教师职业幸福感
通过专业阅读,工作室成员工作境界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职业认知也不断加深。工作室成员普遍认识到,在现代职业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递型更是一种创造型的职业,教师的业务发展不能局限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科常识,甚至于照本宣科。教师在教好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创造人的精神文明,是利用传授有形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的目标。只有把职校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人生,推进文化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才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真正生命价值所在。为此,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仁学习,向名家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技能,当实现了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之后,才能深刻体会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以专业阅读之举加强工作室建设
阅读即研究,阅读即成长。加强工作室建设,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把专业阅读作为工作室建设的重要途径,摆在重要地位。工作室要立足工作室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营造书香团队,点燃教师专业阅读内驱力,丰富阅读内容,指导专业阅读方法,拓宽交流反思渠道,形成专业阅读推进机制,帮助教师养成专业阅读习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工作室建设实效。
(责任编辑:章跃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