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2016-07-07沙刚
沙刚
摘要:“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生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改革策略,以期为不断改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生态,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23-03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在中职学生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职校园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真正发挥好中职德育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功能,已然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话语格局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是德育知识信息的控制者、传播者,学生是德育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不平等的线性传播关系,教师主宰着教学话语权。但在“互联网+”时代,教学双方的边界不再泾渭分明,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传播上的身份差别越来越小。某种程度上,任何学生在某一方面都可能成为“教师”,任何教师在某一方面也可能仅仅是“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组织关系中角色分配的固定模式悄然打破了。就教学话语权而言,教师已经不再享有绝对的垄断优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种新常态。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越来越显现出难以驾驭课堂等诸多新问题。
(二)“互联网+”考验着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职业道德方面,“互联网+”时代德育课教师更要做到谨言慎行。一句不得体的言论,一个不恰当的动作,一旦被上传至网络,就有可能瞬间引爆舆论场,并呈现出裂变式的连锁反应,使得当事人措手不及,轻则违纪受罚,重则革职查办。在专业素养方面,德育课教材固有的滞后性,在“互联网+”时代愈发显得突出。尽管相关机构加快了教材修订更新步伐,但仍严重滞后于互联网信息更新的速度。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客观上要求德育课教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对于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观点或做法进行必要的更改或剔除,而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在五大文明建设方面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则要及时地加以补充和完善。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社会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舆论的焦点变幻莫测,德育课教师要获得课堂话语权,发挥学生舆论的引导作用,除了要对舆情焦点有所知外,还必须有所思。另外,新媒体本身所承载信息的“碎片化”特点也需要教师通过补充,拓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避免学生断章取义,误入歧途。“互联网+”时代还要求德育课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所谓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事实上,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的德育课教师所接受的媒体素养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三)“互联网+”影响了教师的生存空间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中职德育课教学不再是德育课教师自导自演的自留地。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中职德育课教师,还是中职学生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以接触到中职德育教学最新成果,都可以零距离地领略到业界名校、名师的风采,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现有德育课堂的替代效应。当前,众多学校都已经在网络上开设了自己的慕课,许多网络运营商也适时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公开课和相关的移动APP。加之,有的学校已经推出了学生走班制教学改革,德育课教师所遭遇到的竞争空前加大。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不仅关系着德育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关乎着德育课教师的生存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为推进教学民主化提供了契机
中职学生的短板是文化基础薄弱,对社会重大热点事件缺乏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德育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中职德育课堂常常表现为教师居高临下,自说自话,教学环节缺少互动,空洞说教色彩浓厚,教与学相互脱钩。但在“互联网+”时代,中职生的这一缺陷得到了较大改善。过去尽管社会热点层出不穷,但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审查制度和传播时效滞后等影响,很难引起中职学生的关注。眼下,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可以近乎以秒计,并以微博、微信等形式迅速扩散,这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媒体正襟危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受到了学生的追捧,这在客观上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普及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机制。这不仅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而且也为中职生平等地参与课堂互动创造了条件。随着课堂话语格局的转换,过去中职德育课堂上中职教师的“独乐乐”将为师生合作的“众乐乐”所取代。
(二)“互联网+”为实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200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发文强调,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新时代要求下,互联网强大的倒逼机制使得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把眼光从狭小的课堂转移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了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更加主动地关注实际、关注生活,方能在课堂上真正和学生产生共鸣、形成互动,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假大空”的刻板印象。endprint
(三)“互联网+”为提升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存在着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职业倦怠问题。中职德育课由于缺少像普高政治高考那样的刚性约束力,也没有像中职语数外等学科的统考统测压力,在相当多的中职学校中,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多数并不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互联网+”转变了德育课堂话语格局,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本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凸显。随着今年我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的全面铺开,德育课也纳入学测范围,新的形势必将进一步提升德育课的地位与价值。这些变化无疑都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德育课教师学科价值排他性不足的问题,从而由内而外构建起激发德育教师自觉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良性机制,进而为专家型教师的涌现铺平道路。
三、“互联网+”时代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突围的路径
(一)探索教学,重构德育课堂模式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新兴业态,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包括互联互通思想,跨界合作思想、合作共生思想等丰富内涵。这启迪我们在新时期可以尝试构建起形式多样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第一,可以尝试建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所承载的海量资源始终是激活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持续改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不竭动力。第二,可以尝试创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自媒体”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使得个性化德育教学服务成为可能。教师通过微信、微博、QQ等平台,可以轻松实现私人订制式的一对一教学,这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德育课泛泛而谈的局面,真正使德育课成为中职学生的育德课;第三,可以尝试搭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德育课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科发展的座右铭。互联网去中心化特征和开放性的特点启示我们,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不应囿于教室这个狭隘空间,必须打通影响课堂内外联结的种种环节,实现课堂系统与社会系统良性互动。这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当前,中职德育课应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团队日活动、主题班会、下企业见习和实习等载体,积极联通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德育合力的作用,努力延伸和增益课堂教学实效。
(二)不断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德育知识的建构,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都离不开德育课师生的共同努力。“互联网+”时代,新语词、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德育课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避免“闻所未闻”情况的发生;才能对新出现的舆论热点事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为网络的杂音所左右,也才能使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力。而作为中职生,如果对最新的网络流行语、娱乐热点事件或其他舆论焦点闻所未闻,则很容易在同学中贻为笑柄,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和其他同学平等对话的资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圈,而不被孤立;也才能了解最新的舆论动态,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依法从教,体现德育课的学科特性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掌握着话筒,人人掌握着话语权。互联网固有的集聚效应,任何人都要谨言慎行,稍有不慎,都会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德育课因其鲜明的政治性特点又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在教学语言使用上,德育课教师对政治性术语、概念、观点、论断的表述必须规范准确,杜绝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更不允许出现反动错误的言论。在行为举止上,必须模范做到为人师表,禁止违反师德事件的发生。这些言行上的要求,既是对德育课教师的基本职业规范,也是对德育课教师的一种严格爱护。作为德育课教师必须主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治学,依法从教。
当前,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生态,在荡涤旧事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生。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作为中职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渠道,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我们应该乘此东风,顺势而为,学会和学生平等对话,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吸引力,为不断改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生态,持续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尽一份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夏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