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07-05高彩霞
高彩霞
【摘 要】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使學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情境,传达情感
由于中学生年龄关系,抽象思维还不算发达,只能凭借直觉去感受,而教材的有些内容由于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环境遇异,学生不可能去感知那些年代,也难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因此,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即是说,给学生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产生审美情感,在独特的情感体验中与课文情感相通。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师主要运用传统的方法—一只粉笔,一张嘴来营造教学情境。如巧妙运用简笔画、挂图、录音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逐渐进人校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开辟了音画结合、图文并茂、人机互动的新天地。
二、把握教材中的愉感因素,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教材里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就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教材中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人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如《背影》,作者的每一句话都表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中心思想进行定向引导。接下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位学生产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教师要依据教材、课标,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人手,引导学生深人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在教学中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作者失去自由、伤痛、冒险、坚持不懈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作者的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感受人文之美
语文教学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建立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否认“价值引导”,就是否认教师的作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智慧的启迪。如教学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一文时,由于学生没有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当年战火纷飞的场面,没有相关的历史的感性经验,他们就必定不可能体会到敌人的可怖和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的勇敢,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五、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上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们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让学生去体会和领悟。教学《春望》一诗,我们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联想和想象:假如你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你会怎么样?假设在战争年代,你离开亲人多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很快就能够体会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优国思家的感情。教学朱自清先生《春》一文,我们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彩和画笔,根据作者的描绘,绘画出春天的花鸟风雨以及春天在天空中飘飞的风筝,在鲜明靓丽的色彩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画说明构思的依据,在语言和绘画的交融之中,让学生体会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喜悦心情。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推卸实施情感教育的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补充,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一语文学科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必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人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而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化和能力的提高将成为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