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2016-07-05陈怀河
陈怀河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着手,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思维教学的现状,提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现状;措施
基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对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教授,最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思维教学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教育大国,随着近些年,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初中教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成绩。但是毕竟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在我国根深蒂固,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免会存在某些教师依旧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也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1]。进而导致课堂的氛围比较压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的思想观念上都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正是因为这些偏差的存在导致师生没有认清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就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学有效策略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有些年份,但是从整体来看,素质教育的质量还是不高的,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思维教学活动的现状是不够理想的,上文已经对这些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既然逻辑思维的教学现状不够理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其教学质量与水平呢?下面给出具体的意见: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参加,同时学生也要积极的参与进来。首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抽象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类问题。因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师生关系的维护,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创新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比如在讲述三角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不同颜色的三角形以及其它图形,在正式上课之前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进而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了解。
(二)创造教学情境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同学上台来表演抛硬币的活动,记录硬币抛掷的正面与反面的次数,进而明白抛掷正面与反面的几率。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充分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性記忆。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其性格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性,通过对学生性格的了解以及学习能力的感知,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不能因为某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就不管他,甚至是不尊重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发言的机会。传统教学采用的是“一刀切”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展现学生的个性,其教学的效果也是不强的。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进而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性发展[4]。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2]李静.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8:200
[3]赵梅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8:112
[4]高春华.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