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①
2016-07-04闫增印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65
闫增印(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①
闫增印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摘 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武术的重要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俱乐部教学模式逐渐兴起,武术作为其中一种教学项目,其教学方法对武术俱乐部教学效果与发展前景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运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俱乐部 武术项目 教学方法
教与学密不可分,想要学生学得好,老师首先就要要求自己教得好,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技能。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任课老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承担着弘扬中华武术的重责,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如今高校武术课程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其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已经成为阻碍武术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旨在通过调查访问,探讨各类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中的运用,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运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
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课堂中开设各项教学俱乐部,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目的;并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与完善俱乐部式的课堂常规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9月开始实施)中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合的课程结构,自此,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兴起,时至今日,“选项+俱乐部”为我国高校运用较为多体育课程模式,如表1所示该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师生关系、课程评价方面更具灵活性、自主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2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该文以高校教材《学校体育学》(第二版)中所划分类别为标准,其中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共有五大类,分别为: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错方法、游戏与竞赛法(表2所示);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也有五大类,分别为: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领会教学法,针对于方法适用范围及武术项目自身特点而言现代体育教育方法中该文重点探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虽然体育教学方法有较多的选择,但针对于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而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是一门技术与艺术。
2.1常用武术教学方法
2.1.1语言法
语言法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包括: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等。语言法是所有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教学法之一,其优点在于可通过语言表达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但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时,因教授对象为非体育类不同专业、不同运动基础、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故在使用语言法时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武术专业性名词使用时要加以专业语言和通俗语言结合讲解,讲解要生动形象,多鼓励与赞扬。
2.1.2直观法
表1 高校体育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
表2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直观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包括:动作示范、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电影、电视等。其优点在于借助人体多器官直接感知动作技术,能清楚建立模仿、学习、定型的动作表象,是动作学习的必要环节。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时,因教授对象为非体育类大学生,该群体多数对武术了解不深,武术动作练习经历较少,学习和接受武术技术动作能力相对武术专业学生较差,故在使用直观法时教师应注意动作展示的多角度性、重复性、讲解性,灵活借助道具、媒体、举例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这也凸显出现在高校武术教学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内武术多媒体资源十分有限,这是一个普遍却未曾引起重视的问题,加强高质量多媒体武术课件的引进与开发可以促进武术技术教学质量,高校武术要注重多媒体的使用,现已兴起“微课”风潮,相信随着教育的改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会逐渐被引起重视。
2.1.3完整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动作的方法。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的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断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成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其优点在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易到难学习技术动作,有利于单个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师多为武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教育专业人员,在对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变化情况,针对动作难点重点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能力适当制定弹性标准,训练强度与频率、要求等不能照搬武术专业学生的标准。
2.1.4预防与纠错方法
预防与纠错方法是指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总产生的作物动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超前性预防与及时纠正,相辅相成,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时,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武术时多会出现紧张、僵硬、错误动作多等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放松舒适的学习状态,要注意纠错与鼓励要同步,多做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同时也不能过度强化动作的标准性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5游戏与竞赛法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玩中练习技术动作。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拨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其中游戏法与竞赛法虽在体育课堂运用较为普遍,但武术游戏却运用的却较少。
武术项目基本功要求高、练习枯燥苦累,对于不具备武术基本功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武术练习是一件要“吃苦受累”的事,易挫伤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在武术课中用武术类游戏来配合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增加练习次数,有助于学生在活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武术动作技术,娱乐健身、增强体质。关于武术游戏法的提倡者较多,研究表明游戏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接受与巩固,有利于学生领悟武术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武术游戏,要明确武术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组织和方法、规则和要求、注意事项等科学组织。更要注意区分武术游戏与武术练习的区别,不能为了突出武术游戏过度强调武术技术动作而忽略了游戏的娱乐性。
2.2现代武术教学方法
2.2.1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又名主动性教学,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中可将这一教学方法与课后作业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武术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自己通过影像资料观看各种武术动作组合、套路的难点动作示范(尤其是观看经计算机对难度动作处理后呈现出的立体图像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动作的细节及过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武术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2.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它不受年级、性别、学习进度的影响,更加注重小组内彼此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法对高校武术项目教学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效果,有益于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这些研究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提供了一些经验。比如:为缩减学生运动技能之间的差距,可选用“帮带式小组教学”合作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组,以掌握快的学生带掌握慢的学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促进学生整体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每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独立体,它与其他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合理的运用合理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学效果。在以上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推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式切割,并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相应的微视频、PPT、动画等形式的教学资料以供学生借此平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初步学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或小组学习反馈评估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课中以教师精讲、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性学习实践等形式解决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不足,并提出下节课学习设计,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关系、教与学形式、学与思意识的发展。还有以两种及以上教学方法相结合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如: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3种方式为基础构建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法。相信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更好地为教学事业服务。
3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武术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师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选择,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在选择和使用上并不是彼此冲突的,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关联性,只有合理选择和使用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教学效果,达到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武术教师要针对授课对象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科学使用教学方法,不能按照武术专业或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照搬照套的教学使用。比如: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武术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技术动作学习和掌握进度上比较慢,武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对武术教学专业术语进行的专业语言和通俗语言相结合进行讲解;多示范多举例多鼓励;在练习强度、动作要求、学习进度等方面要根据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和运动基础制定具有弹性的教学标准等。
参考文献
[1]周威,周爱光,李敏卿.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81-84.
[2]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72-374.
[3]秦纪强.高校体育课程“选项+俱乐部”模式构建与实施[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11):140-143,156.
[4]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田秀霞.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专业武术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07.
[6]于晶.“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7]马岳强.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8]刘昀,唐志云.体育院系武术课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9(1):88-90.
[9]王国亮,詹建国.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时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04-11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c)-0022-0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5.022
基金项目:①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4-112)。
作者简介:闫增印(1987-),男,汉,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