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6-30陈绪林黄培
陈绪林,黄培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2北京联合大学 基础部,北京 100872)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绪林1,黄培2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2北京联合大学 基础部,北京 100872)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可以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1]168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秋开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调研分析
(一)数据及样本
本次调查是从2015年10月开始。调查对象为机械工程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汽车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经贸管理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时间为期一个月。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14个行政班级,回收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77份,有效率达96%。
表1 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2 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3 能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二)结果分析
1.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42人,占比24.6%。知道一点,但不太懂的388人,占比67.3%,不知道的有47人,占比8.1%。从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看,全面知道和知道、但不太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数有500人,占总人数比例91.9%,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科学的真理,体现时代的要求。知道一点、但不够了解的学生388人,占总人数的近3/4,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够,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自身努力学习不够,对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不足。不知道的47人,占比近1/10,说明少数大学生政治觉悟不高,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2.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577份有效问卷中,有445人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比77.1%,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是坚信不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谓的人数达119人,占比20.6%,这意味着1/5还多一点的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持无所谓态度,这里要具体分析。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核心价值观确实抱着不太关心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表面持无所谓态度,可能内心深处已被西方强势推行的价值观占据,而自己却浑然不觉。不认同的学生13人,占比2.3%,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可能是极少数学生在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认为共产主义理论是虚无缥缈的,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更谈不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能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知道并能够完整写出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有137人,占比23.7%,写出部分关键词的308人,占比53.4%。132人完全写不出来,占比22.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近1/4的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一半多一点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可有可无。近1/4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一个字写不出来,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的漠视,同时,思政课教师也难逃其责。
(三)原因分析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状况总体良好,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外在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问题。
1.国际环境原因。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我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的年轻人,是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输出其价值观的重点人群。他们中有20.6%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无所谓态度,有2.3%的同学不认同核心价值观。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多数来自皖北、皖南的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易产生价值认识偏离,辨别大是大非能力较弱。随着一百多年的反侵略、反征服、反殖民斗争的胜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经济一跃为世界第二,加之“历史终结论”和“文化冲突论”的问世,更助长了西方国家向中国,尤其是向当代大学生输出其价值观念,如西方的电影、动漫、节日、广告、美食、服装等无一例外地蕴涵着西方的价值取向,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其价值观变成衡量我国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可否。
2.国内环境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出现,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权力腐败、道德滑坡、伦理失范、金钱至上等社会问题凸显。我校大学生出身农村,年龄在18岁左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或正在形成,对上述现象感到困惑,部分大学生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产生怀疑,在价值取向上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反映到思想深处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缺失。
3.校园环境原因。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首先,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课堂。我校是理工类大学,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尤其轻视思政课。因此,388人对核心价值观只是知道一点,具体不了解,47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一无所知。加之有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教,教学内容空洞,理念滞后,手段单一,缺乏教学实效。对学生上课喜欢坐在教室后排玩手机、听课率、到课率、抬头率低等现象缺乏有效管理,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思政课主课堂。其次,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人文氛围营造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熏陶作用。第三,没有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校外实践等环节,与学生相处时间长这一有利优势,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和培养。第四,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教育教学中。以3G、4G网络、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等为中介的博客、微博、微信、易信等平台,信息海量,内容冗杂,直接干扰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4.主体自身的原因。首先,我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和情感发育尚未完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认识不到位、不准确,认为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提高技术技能没有关系。其次,由于受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限制。在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文科生完整写出价值观24个字的人数占比43.5%,明显高于理科生的19.2%。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理科学生高考不考政治科目,在整个高中阶段不学政治、历史等科目,导致理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但文理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率几乎相等,文科学生认同率是77.8%,理科学生认同率是77%,说明理科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只要理科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构想
冷战后,西方国家首先把价值观念作为突破口,向我国渗透,当代大学生是其输出重点对象,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内心构筑起强大的精神长城,正确对待外来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外来价值观
首先,教育大学生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怀疑一切曾经是马克思的座右铭。对待西方的东西,要有怀疑精神,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把西方的一切奉为真理。大学生要遵循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辩证地“拿”。决不能落入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陷阱,如,否定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还有,大学生要树立民族自尊意识。在西方价值观的强势来袭之际,大学生一定要有民族自尊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领先世界的。对于我们是谁,西方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多读书,多读历史,包括国史、党史和西方历史。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大学生要树立民族自信心,特别是在精神领域要强烈自信,重构我们的话语权、审美权、道义权,抢占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三个自信”。
(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随着改革的转轨,我国社会现象鱼龙混杂,给大学生的学业、就业、情感带来困惑、彷徨和失落。在这种时刻,作为我国未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成稳持重,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价值遵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否则会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所以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国家理想之中去。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改革
1.加强思政课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要循循善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9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范畴,在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意指:本体论层面,自由是绝对和无条件的;从哲学认识论层面,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改造;从政治法律层面,自由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而形成西式话语“人生而自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不论是政治上的自由还是生活中的自由,都是具体的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我校传统的“雨耕”文化、芜湖地方特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依托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道德小品大赛、思政论文比赛、学院辩论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载体,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全校学生参与,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使学生的道德认同在自娱自乐中得到提升,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天然的统一关系。根据皖教工委〔2013〕9号文,我校于2013年9月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共计16学时,1学分。确定观读类、调研见习类、社会服务类等教学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方能获得相应学分。由思政部牵头联合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建立芜湖奇瑞等10个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王稼祥纪念园等5个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融入社会,拉近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明确自己的定位,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欠缺,激发他们回归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遵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165真正做到把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融入到学生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的每一个实践环节之中。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媒介新阵地作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各种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学生实施自由化图谋的主要途径,企图通过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加强争夺。
(四)加强师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履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职院校老师要有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导师和引路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的全过程。重点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的协同育人机制。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认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和正确引导。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职学生要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加强自身的文化积淀,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马恩列原著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研读,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陈九如)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Chen Xulin1, Huang Pei2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huiTechnical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Wuhu,Anhui, 241000;2DepartmentofBasicCourses,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nd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irst work to enhanc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valu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from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iming to find some practicable way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ntification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06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zzgjh1-1-2016-35);2014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615)
作者简介:陈绪林(1966-),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黄培(1964-),男,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1-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