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16-03-19徐明磊李会勋于娜
徐明磊,李会勋,于娜
(山东科技大学 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徐明磊1,李会勋2,于娜1
(山东科技大学 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高校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引领;强化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引领。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业,为全面实现“中国梦”干事创业的有力保障。
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
拥有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提高,“把‘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相结合,把理论教育和科研创新相结合,把自己亲和力和个人权威性相结合。”[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处起到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引领人。这种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为核心的思想引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一)强化系统意识,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首先,要突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以及身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要严格选拔、规范使用、加强培养。同时,还要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它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服务各个育人环节,学校应树立校院领导、管理干部、业务教师齐抓共管,全校教职员工积极配合的理念,勇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强化学习热情、规范行为习惯、约束生活细节、指导工作开展,共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强化认同意识,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领
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到:“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老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同样,对于以社会主义核心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自我审视和调整,从而以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标准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想象,一个不信、不学、不懂、不会、不为、不做的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三)强化示范意识,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坚定信念的主阵地,学校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确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示范责任。要抓住三尺讲台,丰富校园阵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示范,在举手投足之间身体力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大学生心田,促进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转化,引领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自身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使命和责任,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知行合一的模范行为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感以及对国家、社会、个人所应具有的责任感。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形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体系的转换”[2]。创新思政课程理论体系,渗透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形式,做好价值观内化于心,就是通过学习形式的丰富化、多样化、具体化,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灌输,夯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丰富课程体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
1.教材要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教材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久以来成为人们维持人伦关系、社会维系安全稳定和国家维护长治久安的思想来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共同探讨、学习、体会、践行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内涵。
3.教材要彰显出时代特色。伴随着中华儿女的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深深刻入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深反映当今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和坚强决心,要把中国梦写入教材,教育大学生要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的开展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己的工作,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4.教材要着眼于世事时事。要重视“形势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和课程计划落实,切实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清国际形势,把握时势动向,学会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之中客观分析、理智评估、正确把握,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牢牢把握人生航向,唱响主旋律。
(二)创新教育形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高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第一课堂”教学的新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在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不断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激发者。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高校应“让大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正确看待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感性认识、深入理性思考和具体实践认知统一起来,引起价值共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3]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正逐渐成为网络生活的主导力量,要重视“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渗透性、广泛性、易于接受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人人网、校园论坛、QQ群等网络媒体中积极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和特点,在与大学生充分进行网络互动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大学校园中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微博又成为大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重要媒介,要积极开展自媒体时代的“微课堂”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众平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圈,与大学生进行聚焦正能量的交流、开展人生目标的讨论、倡导健康的人生追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和内化教育。
(三)重视教育成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奖惩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写入学校的规章制度,纳入大学生日常行为细则,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鼓励遵从行为,约束违规举止;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执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融为一体,在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之中,深化大学生对价值准则与道德规范、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稳定的价值选择,内化为坚强的价值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实际上就是“价值观内化”的过程。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丰富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在大学生培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对大学文化的接受、传承、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与引领,从而凝聚共识,引导大学生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高校对大学文化的凝练过程,既是全体师生对大学文化达成共识的过程,又是高校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和提高的过程,更是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的文化环境的过程。
三、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导地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引领
校园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有效、最易于接受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做足、做细、做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同时,引领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引导大学生勇于实践,逐步认同、拥护并自觉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自觉性,是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保证。
(一)创新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利益诉求出发,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灵活,结合制度建设、景观建设、校园活动,在形式多样的载体建设中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深入学生的方方面面,加强教室、公寓、网络、班会等阵地建设,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结合组织发展、评优评先、助贫扶困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物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节日庆祝、模范人物事迹、红色革命教育等活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化教育。
(二)重视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融入社会的具体过程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4]当代大学生渴望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用自己的真实体验获取对国家、社会的直接认知。要教育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一腔爱国热血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让大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增强对社会真实性的认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自我原有价值观的改造和提升,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全认知、高度认同、努力趋同,在此基础上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5]174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处世准则,就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默化引领,这种引领是前提,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有力保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引领,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觉,不断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努力营造氛围,重视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实践引领,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高琪琪,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规律探寻[J].人民论坛,2014,(7)
[2]吴潜涛.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14-3-17
[3]王云涛.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学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4]邓卓明,等.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陈九如)
How to Guid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Xu Minglei1, Li Huixun2, Yu Na1
(1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 2CollegeofHumanities,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 266590,China)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make it a point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need to build a highly qualified team of ideological worker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ideological guidance, establish an innovativ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consolidate the dominant role of campus culture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must be highlighted at every link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make sure they play a guiding role in it.
Key words:core socialist values;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ance; way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一般项目(SDYSB150393)
作者简介:徐明磊(1977-),男,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李会勋(1980-),男,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辅导员;于娜(1979-),女,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1-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