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学习平台构建与研究

2016-06-22陈育中朱东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职业教育

陈育中 朱东南

【摘要】微信社交软件具有交互性强、使用方便、扩展口多等特征,职业学校可建立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微信公众学习平台,有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实验实训条件不足、技能名师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该平台适用于多种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微信公众学习平台;职业教育;即时通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50-05

【作者简介】1.陈育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江苏南京,210019)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信公众平台开发;2.朱东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江苏南京,210019)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传播体验方式,移动商务、移动学习应用正逐步超越传统的经营和学习方式,深度融入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例如慕课(MOOC)、网上公开课等在线教育广受欢迎,学生通过手机APP开展在线查阅、下载等移动学习方便、快捷、高效。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有用的信息如何被学生拾取和运用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开发适合职校群体学习的应用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发现,职业学校学生使用微信及其公众平台较为普遍,可利用微信接入方便、安全可靠、接口易于扩展、交互性强和开发成本低等特点,整合校内外数字学习资源,尝试对其进行跟踪学习、资源推荐、在线解题和终期评价等新的接口扩展,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形成一个“广泛性、可交互、重实操”的移动学习环境。[1]

一、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伴随着技术更迭、自主学习需求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学习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产物。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弹性学习需求,以无线网络和传感节点为环境支持,以便携式移动终端为工具,[2]基于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教学形态,是适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时域学习的新型自助式、数字化学习方式。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可以利用它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通讯模式,进行信息推送、用户管理、图文和视频实时编辑,实现信息采集、交互学习、在线解答和问题反馈,为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持和创新应用空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数字校园项目建设期间,申请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面向校内外进行信息宣传。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可以将微信的功能推广至师生课程交流、辅导和互动,通过一年的实际使用,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同。

二、功能要素设计

职业教育生源素养普遍不高,存在年龄偏小、厌学、心理脆弱等特征,但其动手能力和掌握新媒体的能力却强于普通教育的学生。微信及其公众平台的交互性、跨平台性和社交性,给学习者以舒适的人机交互界面、快速的交流体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便捷的协作方式,[3]正好迎合职校生的喜好。应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上述特性,整合校内外现有资源及数字教学支撑环境,构建一个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多样、评价方式多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有效互动移动学习平台。

(一)实现社交软件的移动教学

微信作为一种时尚的社交软件,被各种群体所接纳,特别是广受学生的喜爱。它的安装软件和运行空间比QQ小近十倍,且支持现有的微软、安卓、苹果、黑莓等所有手机操作系统。通过微信开展学习资源推送,无须安装辅助软件,也不需要学习额外的软件操作方法,易于在各个学科和专业进行推广。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学校的身份认证系统、校内应用系统一键对接,进行二次开发,绑定师生的工号或者学号并与身份证号码唯一对应,将社交用途的微信公众软件打造成为师生提供课表、成绩查询、实训教学等与学习相关的交互平台。学生在微信中打开学习平台,首次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及登录,并可以进行永久性保存登录信息,缩短了接入时间,适合当前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快速接入需求。[4][5]将情感交流的社交工具转变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有效融合职校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二)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根据教学设备、网络接入和教学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采集、转码、整合和重组,然后再推送到微信公众学习平台。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资源的真实性,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新资源学习选择。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应以原有的学习资源为基础,将过程监控、内容交互和评价反馈集于一体,形成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学习空间,达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实现微信本体的协作学习

优化环境协作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和主要方式。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将传统学习向可移动学习转变,凸显个性化特色,是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内容。[6]平台在师生间的纵向交互中增加生生间的横向交互,实现师生、生生及师师间的混合式、多主体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难题,促进教学过程由教师主体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主体的参与式、自主式学习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四)实现个性定制式学习服务

在构架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的时候,应使平台内的学习资源更加优于原始资源的形式和内容,突出人机交互的智能体验。管理员可以在平台内自由添加或删减内容,也可以对师生进行权限绑定,实现开放式管理和资源共享。获得平台修改权限的学生可以在个人界面修改个人信息,查阅课程信息、教室和实验室使用情况,挑选学习任务,填写学习记录,发布和讨论话题,获取个体所需的个性化资源。获得平台修改权限的教师可以在个人界面及时获取学生的学情信息、共性困难及个体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式的答疑解惑,实现虚拟与现实、自主与协作、移动学习与传统教学、课程实际需要与学习者使用习惯“四结合”。

三、关键技术路线及系统实现

理想的微信公众学习平台是一个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进度、效果等信息于一体的新兴移动学习平台。如何实现师生运用微信交互功能,如何实现微信与数字校园的对接,如何实现传统资源的移植、再造和升级管理是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国示范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我们对微信公众学习平台进行了优化,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平台与校园统一认证系统的实名对接

首先要解决的是师生在平台中的“虚”和现实中的“实”两种身份的一致性。操作者首次成功登录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后,即可完成身份认证,获得永久访问和操作授权。在开发该功能时,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原始代码一并嵌入学校服务器,每个校内人员信息都在前期开发时被录入身份认证系统,并形成唯一的数字身份识别码OpenID。一旦操作者首次使用OpenID登录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将OpenID记录并发送给学校服务器,弹出要求操作者填写专业、班级、学号和个人密码的页面,提交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器进行核对,信息一致则通过认证并唯一绑定操作者信息,不一致则无法通过认证。操作者再次访问时,平台会根据微信提供的OpenID与学校服务器中的OpenID比对,实现学习平台的身份识别、访问控制、身份管理和统一授权。新进人员则需要开发部门事先完成数据录入,方能进入认证环节。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基于微信的大数据资源集成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数字资源平台建设“马不停蹄”,建设部门都是立足本部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平台。由于系统的开发标准和接口标准不同、使用的数据库和代码不兼容,平台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互通,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和财力耗费,资源“孤岛”比比皆是。[7]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资源整合,对数据进行有序集成和重组。按照资源整合技术的规范,可将其分为标准和规范层、整合基础网络层、整合数据层、整合平台层和整合应用层,[8]如图2所示。

整合应用层属于最高层,也是核心层,本文以该层的数据库技术、RSS技术和网络爬虫技术为例介绍相关整合技术的特点,如表1所示。每种整合技术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场景,为了集三种方式的优点于一体,采用各自最优点分别在相关资源处进行多技术整合。同时,根据微信适用标准及跨平台功能,对图像、文本、音频、视频进行统一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资源通过空间无线信号和移动设备指向师生,为师生互动提供服务。

表1 三种整合方式特性对照

[比较参数\&整合方式\&数据库技术\&RSS;技术\&网络爬虫技术\&触发方式\&事件触发\&事件触发\&事件与时间触发\&是否需要

源数据\&需要\&需要\&不需要\&适用范围\&校内\&校内外\&校内外\&有效资源

采集难易度\&难\&易\&难\&稳定性

与可靠性\&好\&中\&差\&整合效果\&好\&中\&差\&调研与制定成本\&高\&低\&中\&后期维护成本\&低\&中\&高\&] 1.数据库对接资源。

数据库(Database)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集合。通过数据库权限和数据表结构实现数据挖掘、组织、存储和管理,运用其最优化程序将资源服务器中的全部数据自动同步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上。从对照表来看,数据库方式的整合稳定性与可靠性最优、效果最佳,但需要开发者调用资源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才能实施,所以难度也最大。

2.RSS定制数据信息。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格式的信息聚合技术,提供方便、高效的互联网信息的发布和共享,用更少的时间分享更多信息的站点与站点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称之为聚合内容。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使用RSS技术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进行HTTP通讯,采集并同步资源服务器数据到本地推送和解析,形成新的数据源,难度在三者中为最低。

3.网络爬虫获取资源。

上述两种数据集成方式的共性是需要有源数据,如果没有,则必须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信息源。网络爬虫是捜索引擎抓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网页蜘蛛或自动索引。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信息自动抓取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网络爬虫从初始网页的种子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开始挑选,解析DNS,获取主机IP地址,循环抓取URL进行队列排序,直到抓取到需要的信息源为止。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源甚多,在抓取的信息源中必然会有部分无用甚至有害信息,机器本身无法甄别,需要辅助必要的、严格的人工干预,弥补网络爬虫技术的缺陷。

(三)将过程控制与评价体系嵌入平台内部

职校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于本专科学生,在平台中置入的资源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兴趣爱好,要将学习进度、控制机制和评价体系嵌于平台内部,以此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根据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以满足个性化学习。本设计方案根据功能纵向划分,可分为登录基础、平台接口、平台功能、资源采集、资源整合等五个专门区域,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平台功能中的协同学习、过程跟踪和评价反馈是关键要素,其中又以过程跟踪为核心。要实现过程跟踪必须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4][9]:一是对接操作者的认证身份;二是记录操作者所访问资源的具体情况,把操作者的访问资源全部记载到服务器中,全面、准确地反映操作者的学习内容、数量,也便于对每个操作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与考核;三是记录操作者的学习时长,即访问具体资源时停留的时间,操作者通过微信浏览器触发浏览或者关闭页面,调用资源访问记录、学习时长,了解操作者的学习过程。

过程控制的准确性是保障操作者学习成效的手段。该平台在控制功能方面,提供了两种“晋级”方式,可以进行“分段跳跃式”学习,满足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群体,也可以进行“阶梯逐级式”学习,满足一般学习能力的群体。以“阶梯逐级式”为例,当操作者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系统对在线时长、讨论活跃度等学习情况给出评价,若已掌握设定的学习目标则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分段跳跃式”则不受限制,但受各个环节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影响,操作者的学习难度和评价体系就比较严格。

协同学习和评价反馈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协同就是要求操作者之间学习互助,特别是倡导技能导向、项目教学盛行的职业教育,协同显得更为重要。准确的评价反馈体系是判断学习平台对操作者学习效果的认定、对存在问题的修正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学习内容、时间、数量、比重等过程数据的跟踪,综合给出评价结果。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平台应该植入多元评价方式,这需要在操作实践中加以完善。

以传感器与检测课程实训教学为例,学习者建立以班级为团队及2~3人为小组的学习组,教师可以将实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图文、声音、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各班、各组和每个学生,例如实训指南、工具清单、实训室开放时间、指导教师姓名、实训任务、任务要点、阅读材料等,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批改点评和答疑解惑,该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广受师生好评。

移动互联技术助推着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它突破了传统学习环境、学习模式的“围墙”,扩展了学习手段与范围,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国家“三通五平台”的建设,为职业教育开展移动学习开辟了新的天地。当前,国外职业教育正在使用和大力推广移动学习平台,其实用性、针对性和社会性都很强,尽管国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商界紧跟其后,力推智慧书包、智慧教室等移动学习平台,但是简单的复制、移植会造成“水土不服”。因此,要汲取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精髓,结合教育背景、社会环境、家长期盼和学生意愿等众多因素逐一加以改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对接职业学校“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反思上下功夫,帮助和激励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利用社交通信工具建设适合本土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的开发重点。

【参考文献】

[1]张翠荣.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刘刚,胡水星,高辉.移动学习的“微”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4(2):34-41.

[3]夏凌云,韩立峰,王长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校园信息移动发布平台[J].信息技术,2014(2):183-185.

[4]孟凡立,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5]缪玲,潘战生,武丽志.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23-28.

[6]陈琳.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12-18.

[7]孟凡立,徐明,张慰.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2(3):99-103.

[8]彭洁,赵辉,齐娜.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初探[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1):40-46.

[9]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3):98-105.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职业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
试论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