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综述

2016-06-22师亚媛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中小学电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批判性思维网络环境

☆师亚媛(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国内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综述

☆师亚媛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批判性思维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论文数量、研究方法、研究者单位、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对国内关于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网络环境;内容分析

一、前言

随着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爆炸时代,不断涌现的信息使得人们很难去理性地判断和选择信息。因此,就需要避免对权威的盲从,形成批判性思维,防止被海量信息所淹没。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此外,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培养批判性思维正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此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该方法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用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2]。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定量、客观地分析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情况。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内容分析的步骤,其中,数据统计、分析及图表的生成均采用Excel 2003软件。

(二)资料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来源,以近11年(2005.01.01-2015.12.31)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批判性思维”,并含“网络环境”或“网络学习”或“远程学习”或“技术环境”或“信息技术”这些关键词;匹配为“精确”的检索方式。检索到的相关文章有178篇,剔除一些无关样本,共获得有效样本47篇,其中,期刊论文36篇,硕士学位论文11篇。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2005-2015年样本数据统计表

(三)研究类目及分析单元设计

本文从数量分布、研究方法、研究群体、研究内容四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分析,运用Excel表格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单元为独立成篇的论文,只要论文结构完整均按一篇计算。

根据国内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参考俞树煜、王国华等对国内外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现状的研究成果[3],将分析类目分为四个方面:①基本理论研究;②特征分析;③方法和策略研究;④应用及模型构建的研究。详细分类如表2。

表2 内容分析类目及统计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数量分布分析

图1 论文数量分布趋势图

如图1所示,2005年至2012年间,相关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文献整体数量较少,起伏变化不大。自2012年开始,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的数量占了11年总数的五分之三,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与近几年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对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发现:所有研究中,有22篇文献单纯地使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占研究总数的47%;有2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2篇文献[4][5]是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均采用了《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验》问卷作为参考;5篇文献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占研究总数的10%;4篇文献是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位论文相对比较特殊,11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在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其中,6位作者使用了调查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3位作者使用了案例研究法,2位作者使用了实证研究法。详情如表3。

表3 研究方法数量分布

(三)研究者单位

图2 研究者所在单位统计

本研究将研究论文的作者所属机构分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专科层次)、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其他机构四大类别。如图2所示,对该领域有所研究的论文作者,89.4%来自高等院校,这说明高等院校的研究者构成了对此研究的主体力量。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三类共占10.6%,说明由于专业水平、资助力量等种种原因这些单位对该方面研究属于缺乏状态或者说还未引起重视。

(四)研究内容

图3 研究内容统计

本研究按基本理论研究、特征分析、方法和策略研究、应用及模型构建的研究这四个方面将47篇论文进行归类统计(如图3)。

1.关于基本理论的研究

从图3可以看出,基本理论研究数量占四大研究内容数量的14.9%。其中,有5篇文章是有关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综述,约占到此类目样本的71.4%。对于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现状,有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张文兰等人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6]。冯莹倩等人则分析了国外有关在线交互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的对比,指出目前国内针对该主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7]。从整体上来看,有关基本理论研究的文章并不算多,这可能与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交叉性质有关,比起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研究者更加注重网络环境与批判性思维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2.网络环境中批判性思维特征分析

如图3中的统计结果显示,网络环境中批判性思维特征分析的研究数量最少,此类目样本占总样本的6.4%。其中,马志强运用Newman等学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模型界定其维度,并结合话语分析技术对在线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特征进行了测量分析,揭示出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中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特征[8]。满其峰等同样利用Newman批判性思维量表对某知识建构社区进行了分析,得出社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关结论[9]。虽然此类目样本数量较少,但也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能够据此运用一定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3.网络环境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策略研究

从图3中研究内容总体分析来看,方法及策略研究数量居于四大研究内容数量的第二位。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范文霈等通过探讨批判性思维的一般特征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从师生平等交流等六个方面论述了网络学习环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10]。张成伟等在厘清批判性思维概念、本质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素养要求设计了教学流程,最终探寻出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注意事项[11]。朱熙春在其学位论文中提出了利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协作学习环境和以批判性思维为载体培养自律学习者的两大培养策略[12]。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是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该研究对于促进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广泛性具有重要意义。

4.网络环境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应用及模型建构研究

如图3所示,该类目研究数量占到总样本数量的44.7%,可以看出研究者十分注重应用及模型建构方面的研究。冯莹倩等对Paul批判性思维模型及其在线学习模型的改进,构建了一个用于异步在线交流的提问交互模型(QCIT模型),以促进网络社区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证实该模型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面是有效果的[13]。郭炯等重新构建了学习支架支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型,并且对重构模型进行了效果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支架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14]。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文章是对网络环境下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研究,在信息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人们筛选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总结与思考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对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积极的探索与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网络海量信息的泛滥,更要加强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及方法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这一领域的研究

目前,有关该领域的文献数量并不算多,譬如对于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分析的研究还是十分稀缺。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步提上日程,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就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与批判性思维”这一主题,并不断加以完善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上应该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对于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的则十分匮乏。网络环境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属于一个交叉领域的研究课题,实证研究的方法不仅能丰富这一研究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出网络环境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在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在批判性思维研究中的应用,使得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三)应更加注重对应用及模型建构研究

从上文分析可知,国内对网络环境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应用及模型建构研究成果主要是QICT模型(了解批判性思维提问交互模型)。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及模型建构研究方面比较单调,并没有更多丰富的、科学的模型出现。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对应用及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以保障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合理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美]D.Alan Bensley;李小平等译.心理学批判性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

[2]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141.

[3][16]俞树煜,王国华,黄慧芳,胡艳.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6):40-47.

[4]吴亚婕,赵宏,李春英,安素芳.成人远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水平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39-46.

[5]杜平,唐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考察——基于毕业论文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76-82.

[6]张文兰,刘斌.信息技术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01):25-30+35.

[7]冯莹倩,王海燕,徐建东,梁银英.境外在线交互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分析——兼论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42-45.

[8]马志强.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中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特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2):31-37.

[9]满其峰,张义兵,刘瑶,刘骏.小学知识建构社区中的批判性思维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2):113-120.

[10]范文霈,崔晓慧.网络学习环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5):33-37.

[11]张成伟,袁庆飞.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07):44-48.

[12]朱熙春.BLOG平台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3]冯莹倩,徐建东,王海燕.异步在线交流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问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06):93-98.

[14]郭炯,郭雨涵.技术支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41-47+65.

[15]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编辑:郑方林;实习编辑:阮士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7-0011-03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批判性思维网络环境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