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困境与出路
——以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为例

2016-06-13钟慧莉谭怀芝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

钟慧莉,谭怀芝

(1.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梅溪湖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困境与出路
——以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为例

钟慧莉1,2,谭怀芝1

(1.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梅溪湖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以一所知名的学校为核心或者以若干所名校为依托,集合更多的普通学校在共同或相近的目标引导下,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均衡优质资源的办学模式。长沙市主要有“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知名学校带乡村学校”“知名学校带民办学校”三大办学模式。现实困境是:名而不特,办学特色不明;集而不团,办学后劲不足;融而不化,办学合力不够。出路在于:政府主导,政策配套;制度创新,治理科学;融合文化,促进认同。

关键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办学模式;教育均衡

推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需要化解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油然而生。名校集团化办学是指以一所知名的学校为核心或者以若干所名校为依托,集合更多的普通学校在共同或相近的目标引导下,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均衡优质资源的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创新多种办学机制,进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向普及化、平民化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它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使教育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提升,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最终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以湖南师大附中为例,对目前长沙城市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教育集团的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配置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澄清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探索出名校教育集团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路径的建议。

1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形式

在特定的背景下, 长沙以名校集团化办学为主线做了有益尝试,呈现出一些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的办学形式。

第一,“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这一模式是由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将基础教育不同名校重组,把新校教育资源作为名校优势资源的重要组成。为了促进新校教育名校化,在新校建设过程中,基础教育建设由名校参与校园建设、新校教育资源整合等事宜[1]。这种办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新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整合与发展,更适用于二线城市的发展需求。目前,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教育资源紧缺,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是“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办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可有效地解决城市延伸区的教育需求,新城区依靠名校优势实现教育的优质。所以,“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育“瓶颈”问题,并将名校教育以新面孔投入到新的教育之中,实现教育的良性互动,对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例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依托省级示范性高中湖南师大附中,包括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博才实验中学、附中高新实验中学等多所初、高级中学的中学名校教育集团,极大地促进了长沙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拓展及集团化办学的进程。

第二,“知名学校带民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这种模式下,民间力量办的学校依托名校集团资源支持得到快速发展,并在较短时间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由民间资本投资,与湖南师大附中合作的广益实验中学,就是这种办学模式成功的范例,也是一种提高民校办学格局的有效途径。

第三,“知名学校带乡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目前,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硬件与软实力上。为了解决这一差距,该办学模式将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进行联合,形成相互帮助的整体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均衡城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办学模式有三种具体形式:其一,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和乡村学校教育的相互发展;其二,在相似学校合作共享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和乡村学校教育的相互发展;其三,在优质学校引领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和乡村学校的教育相互发展。三种具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知名学校带乡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集中体现。湖南师大附中与长沙市望城区合作创办的星城实验中学、与衡阳市耒阳县合作创办的师大附中耒阳分校等,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

2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现实困境

纵观各种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其重点都是在教育集团的管理模式和内部工作运行机制下构建优质教师队伍的有效供给,扩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但也陷入亟待破解的困境。

第一,名而不特,办学差异不明。在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由于一味强调名校文化,导致集团内各联盟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集团化亦为“同质化”。在基础教育资源输出的过程中,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手段”等趋同现象严重。因此,名校集团化办学缺乏再生性和独特性。同时,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地复制学校文化,而是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整合文化和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本质上是一种输出到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教育文化和管理机制的转换,这种转换有一系列前提:一是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可能无文化或出现亚文化,这样很容易加强校园文化。调研结果表明,有92%的受访者认为名校集团化文化同质化现象突出,有34%的受访者认为集团内成员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34%的受访者认为集团内各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师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差别不大。

第二,集而不团,办学后劲不足。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渡性制度安排,是解决新的教育实践矛盾的一种策略。由于名校集团化办学不断扩张,管理对象越来越庞大,将会导致管理效能低下、学校办学自主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同时,由于管理不到位,名校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表面集团化而实质上各学校独立的局面,这就导致办学的实质转变、教育资源分离、内部摩擦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名校集团化办学。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教师编制配置难以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成为妨碍集团内教师交流的主要障碍。长沙市推进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主要集中在城区内或省内,不像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名校教育集团将视野伸向全国。目前,长沙市6个中学名校教育集团,只有明德中学在贵州省建立了两所分校。 调研显示,有39%的受访者认为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理念狭隘 ,各教育集团存在门户之见,相互交流较少,没有“抱成合力”。

第三,融而不化,办学合力不够。在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集团内各学校的文化凝聚是关键,是发挥集团教育优势的基础。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名校集团内的各学校缺乏共同体文化,这就出现了整合过程中的独立因素,无法建立起集团凝聚力,直接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基础教育质量。同时,薄弱学校在接受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团体内部出现分裂,不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上形成合力。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对M教育集团办学的认可度如表1所示。

3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出路

造成中学名校集团化办学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政府缺乏有效管理和政策引导、学校缺乏科学管理和制度创新以及文化融合和认同。因此,为了促进集团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进程,笔者认为有如下出路。

第一,政府主导,政策配套。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名校集团化办学尤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和学校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备配置等方面可实行优先优惠政策;新建和改建学校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可以采取行政划拨;新建和改建公办学校,应交给地方政府投资;有突出成绩的民办学校,各级财政应当给予恰当的奖励和补贴。对实施集团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科学的收费制度,每一个合并到集团的公立学校,按照相同的公办学校收费标准收费。

第二,制度创新,治理科学。名校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学校整合,更多的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台,促使各学校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名校集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执行各项制度,制定出若干工作体系,明确集团内成员的责权利、相关岗位和责任的管理标准,使集团内部管理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委托管理学校任教;优质学校输出的优秀骨干教师可以保留原有岗位待遇,岗位等级竞聘条件适当倾斜;优质学校输出的管理干部可保留原有的等级待遇[3];对在集团内交流到乡村任教,可比照下乡支教教师享受相关待遇。

表1 对M教育集团办学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

第三,融合文化,促进认同。教师发展、学校文化形成是名校集团化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指针,它是对学校教育“是什么”或“怎么样”的价值判断和基本观点[4]。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的各个分校的个性化教学特色是名校办学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指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教育实践,形成与其它类似学校不同的特征。长沙基础教育名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湖南师大附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兼容并蓄”;长沙市雅礼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长沙市长郡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5];长沙市第一中学以“公、勇、勤、朴”为校训,以“严谨、务实、规范化”为校风,以“敬业、务本、爱生、奉献”为师德要求。其中,湖南师大附中集团下的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是百年名校湖南师大附中的拓展与延伸,是长沙市教育局携手湖南师大附中创办的一所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绿色学校,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由湖南师大附中全面管理的公办中学,它是以“公勤仁勇”的校训一脉相承,践行“为了明天的你”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乐善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德芳.试析名校集团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杭州名校集团化的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1(9):8-11.

[2] 王珍.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4.

[3] 刘秋泉,刘茜,吴秀娟,等.洒向罗霄山脉的那场“及时雨”——长沙市教育系统支教炎陵纪实[J].湖南教育(上),2014(10):4-9.

[4] 游建华.以超值服务提升教育报刊营销沟通的效能[J].传媒观察,2011(9):38-39.

[5] 阳锡叶.高中办学理念何以如此趋同?[J].湖南教育(上),2013(5):10-11.

(责任校对游星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03

收稿日期:2016022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CZXX027)

作者简介:钟慧莉(1972-),女,湖南浏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007-03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