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传承看汉字形体的写字教学

2016-06-13刘悦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写字教学文化传承

刘悦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从文化传承看汉字形体的写字教学

刘悦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写字教学不仅是汉字音、形、义的学习,更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汉字形体中挖掘其隐含的文化因素,并与写字教学相结合,从抓住字体笔画造形、把握字体结构规律、注重单个字在行列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字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洗礼,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关键词:文化传承;汉字形体;写字教学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石。时至今日,华夏民族情感、精神、心理的形成都与汉字的传承息息相关。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1]。由此可见,写字教学不仅是学习汉字,更是与民族传统文化对话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割裂文化与汉字间的联系,忽视对汉字本源意义及形态的探究,把学生变成机械的记忆的“机器”。尽管,教师在汉字教学中运用儿歌记字、情景识字等方法,看似进步,其实仍就将汉字作为一个简单的记事符号。这样使得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但常常只求表象,不去深究,误读误判,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汉字是“因义赋形,以形示义”,所以写字教学不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更要深入汉字蕴含的文化中,挖掘汉字部件的意义,从而构建学生的汉字辨别系统,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1汉字形体中隐藏的文化传统

汉字形体是指汉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千年,并最终成为现在的定式,虽然形体、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语汉字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2]。笔者认为应该发掘其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与识字写字教学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浸润于学生的思想中,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

1.1讲求部件笔画“和谐”的传统文化

1.2追求结构之中“方圆”的文化理念

钱钟书在《管锥篇》中说:“一代于心性之结习成见,风气扇被,当时义理之书熟而相忘、忽而不著者,往往流露于文词语言。”[3]钱先生认为语言文字实际上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的方方面面。而汉字形体的演变发展,也印证了华夏民族文明的变迁。汉字沿用至今,其外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结构平扁方形,呈方块状;二是撇捺两边延伸,字形厚重稳健。如“昊”为了使字看起来更加稳健,“日”变宽变扁,“天”的撇捺加长以支撑“曰”字;而“锄”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以“且”字为中心左右对称,左右按一定比例增缩,以求繁而不乱。而经过符君建老师对汉字各个时期的研究又有了一种新发现,“篆书外层是竖椭圆,内层是竖长方形;隶书外层是横椭圆,内层是横长方形;楷书、行书外层是正圆,内层是正方形。因此汉字的形状应该是外圆而内方。”[4]这一观点更新了汉字的结构,汉字由方块字变成了外圆内方。

而“方圆”的变化不仅是汉字的结构,更是华夏民族“方圆思维”的发展。“方”寓意方正,“《说文解字》中对‘正’的解释:‘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正’下云‘是也’。‘是’下说‘直也’。义即相当,无偏之谓。”[5]所以“方正”谓之棱角,即为人处事的标准、原则。而“圆”者谓之圆滑世故,即中庸思想,游刃自如。古人将这两者合二为一,则成就“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处世之道,即为人处事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自如,沁润万物,又保持心灵澄澈清明,不为环境所污。汉字书写中,不仅要抓住汉字的造形,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揣摩汉字笔画间的意义,领悟其中的处世之道,既要中庸、圆滑,同时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

1.3向往笔画构形中“道”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汉字的出现改变了先民的生活思维方式,那么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敬仰则沁透汉字演变的整个过程。《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6]老子认为万物由道而生,变化无穷。而汉字的产生也源于“一”,以“一”为代表的线条的出现使得古人记事摹形成为可能,更是现在汉字构成的基本要素。但汉字的笔画却不限于此,由“一”衍生出横、竖、点,由竖变形出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又相互组合出横折、又撇、横钩、折钩、横折钩、言挑等。除此之外,相同笔画在不同的汉字中又有不同的变化,例如“横”有包括“长横”“短横”“上仰横”“下斜横”“拱弧横”,“竖”又有“长竖”“短竖”“左斜竖”“右斜竖”“左弯竖”“右弯竖”等,由此可见,相同笔画在不同的汉字中书写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教导学生注意相同笔画的不同细微变化,书写时不拘一格,顺应汉字部件、结构变化灵活地铺排笔画,才能写出汉字的美和余韵。

2在汉字形体写字教学中感受民族文化

近几年掀起了“国学”热,传统文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汉字不仅是记录交流的符号,也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积累,影响国人的情感、个性、气质和心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写字教学不仅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更“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7]。正因如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更要注重汉字形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与字相的融合。

2.1抓住字体笔画造形

汉字的构成要素是笔画,而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空虚,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8]汉字开始于笔画,而古人则从笔画的排列中发现了美,所以写字教学要把握汉字的笔画造形。首先,学生要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竖钩、竖折、提、点,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而在写撇、捺时要注意弧度,提钩要注意钩尖,折笔要有角度。而左右结构的字,在构字时要注意左右比例,偏旁应短小,书写时将偏旁写于中部偏上的位置,对竖弯钩进行压缩,使得整个字显得紧凑有致。其次,要学习相同笔画在不同汉字中的细微差别。汉字的笔画走势丰富多样,而笔画间的长短粗细也富于变化,如“钩”就有横钩、横折钩、横折折钩、横折右弯钩,“撇”又有弧撇、斜撇、竖撇、平撇。以“撇”为例,撇的基本笔画是“丿”,到了具体的汉字里面其变化又是多样的。如“禾”,木字之上的斜撇,短而有力,顺势收笔,而“木”的长斜撇幅度、长度,基本与“捺”对称。此外如“厂”“八”等字的“撇”又与前面讲的字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讲清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变化,学生才能掌握汉字笔画中的变化规律,灵活自如地运用。

2.2把握字体结构规律

汉字讲究间架结构,所谓的“间架结构”指的是基本单位(独体字是笔画,合体字是偏旁部件)组合成整体时的位置关系。汉字间架距离比例适当,结构匀称,这不仅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写字,而且有利于掌握形体概念,防止写错别字。写字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独体字。独体字是以简单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其结构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区分。主要有:以笔画类型区分,如以“横”为主的“且、王”,以“竖”为主的“年、事”等;以字形的形状大小来区分,如字形方正的“面、南”,字形偏斜的“飞、夕”等;还有按照支撑整体重力的底部形状的区分,如两个支点“人、大、月”等。独体字的书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找准重心,注意中心平稳;二是写好主笔,注意笔画造形;三是注意笔画间组合,疏密有致。教学时,要求学生找准“重心”即在字中起中心支撑作用的笔画,然后协调其它笔画的长短、粗细、大小,做到错落有致。例如以“撇”为主的字“夕、歹、步”等,“夕”字的一撇不能轻轻带过,要与其它笔画协调一致,写得不好,就没有根基显得轻飘。正确的方法是竖弯撇,即起笔竖、再弯、再转撇,起笔于上面的横自然衔接,并与捺的幅度一致,笔画才会流动自然。

第二,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合体字大多是由独体字组合或变形组合得来的,它的结构有左右、上下、包围等多种形式。两相比较,合体字结构更为复杂,笔画更为繁多。在写字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汉字结构分布,笔画疏密。在写字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在笔画接连、交错时,学会避让。如在“斑、彩、难”等字中,要注意笔画相连处的变笔,“文”“木”的笔画字进行相应的压缩,以此保持笔画相交之间和谐的关系,产生美感;二是注意结构均匀,收放自如。如“鑫、馨、赢”等字,笔画繁多、复杂,书写时要对其部件进行适当的收体,缩紧结构,同时注重笔画间的空白位置,疏密有致,使得字方正而美。相对这些笔画繁复的字,“三、圭、吕”等结构笔画简单的字,就要进行适当的放笔,使其与繁复的字相协调。

2.3注意单个字在整个版面的布局

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把字写得合乎规格,端正、干净、容易认。”[9]这是先生对写字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端正、干净,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写字教学中,除了注重汉字的笔画造形、结构之外,还有它的“谋篇布局”。何谓“谋篇布局”,《汉字源流》一书中认为将笔画结为一字叫“结体”,把众字结为一篇叫“布局”,简单来说布局就是安排字距、行距。合理的行距大小使得版面干净清洁,容易辨认,这也正是郭老所说的“端正、干净”。根据上文可知汉字在结构上有上下、左右等,在笔画上又有繁简之分。为了使版面齐整,学生在写字时需要对这字的结构、笔画进行一定比例的扩展或者压缩。例如“鬻”“繁”“鑫”“馨”等较为复杂的字,在写字过程中需要对其笔画进行适当的压缩,而像“川”“又”“中”等简单的字,就要在笔画上适当扩展。而像“翻”“辨”“早”“章”等等一类在笔画结构上需要写紧凑一点,一类则需要适当的放宽等等,这样写出来的版面才会呈现一种整齐有序的美感。正如布局口诀说“上有天,下有地……重心稳,有支撑……疏要展,密要细……有穿插,有避让……”,如此学生在写字时,更是要细心感受汉字笔画结构的布局安排。这样的写字教学,在教会学生写字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承汉字布局中“和谐”“匀称”的理念,让学生在写字中受到文化的浸润。

汉字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灵魂,汉字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因素,将其融入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从本源记忆、辨别汉字。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延续继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唐汉.汉字密码[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符君健.汉字的外圆内方性及方圆格的运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1):98-100.

[5] 许慎.说文解字(现代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 老子.道德经[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7] 李尚生.汉字的人文价值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体现[J].小学语文教学·任务,2014(3):23-24.

[8]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62(1):62-75.

[9] 郭沫若.为《人民教育》题词[J].人民教育,1962(9):1.

(责任校对王小飞)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12

收稿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刘悦(1989-),女,湖南怀化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037-03

猜你喜欢

写字教学文化传承
以写字教学为抓手,培养静心和恒心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以俗解雅 由表及里 因“迹”施教
“一”意识下的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