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业教育
2016-06-12杨玉婷
杨玉婷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浅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业教育
杨玉婷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创业型大学和创业教育在国外蓬勃发展,国内高校也在探索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以案例分析创业教育的实施。在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大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学术型企业家
2014年我国大学生创业者人数比2013年有较大幅度增加,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正在逐渐发挥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措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的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 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等相关概念及关系
学术创业活动(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以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在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是一般的综合类大学,甚至部分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校学生、高校毕业生开始迈入创业、开办公司的行列,这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1. 创业型大学和创业教育的历史追溯
西方的创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47年Myles Mace为哈佛商学院MBA学生开设的新课程“新创业管理”,这一课程被后来众多的创业学研究者认为是西方大学的创业教育起点。经过60多年的发展,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已成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到21世纪初,几乎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均已开设了创业课程。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首批入选的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应用型大学也纷纷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之路,培养了不少知名的企业家,成为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的新探索。黄淮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凸显特色,培养了很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黄淮学院的优秀学生创业代表、广州佳士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潘泳直言,黄淮学院作为自己的母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是其成功的关键。一群南开学生在2014年2月组建了“闯先生”,团队构成以校园创业者、海外高校毕业生为主。经过近半年的发展,“闯先生”与各地高校的1 000多支创业团队建立了联系,为其中几十支团队提供过工商注册、法务咨询、合伙人招募等深浅不一的服务。半年内他们就与6家创业企业签订了实质性的孵化协议,并且希望2014年内达到20家。“闯先生”致力于从大学校园里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持有专利的教师那里搜集创业项目,把它们孵化成企业,再输送到校外的各类孵化器。学校共青团组织也致力于通过“闯先生”实施“大学生创业阳光助力行动”“创业贷款快易免”计划等项目,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提供培训和帮扶,全方位服务大学生创业。
2. 相关概念
本文将培养出学术型企业家的高校定义为创业型大学,将从高校走到创业前沿的学者、科学家、大学生称为学术型企业家(也称为创业型科学家)。
(1) 从研究到创业:大学职能的演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创业型大学成为介于传统大学和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高等教育机构, 它的管理既保留了传统的学术管理的精华, 也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是一种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混合模式。“创业型大学”将创业精神和企业运作方式引入大学,从学术化转向市场化,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变革路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知识资本化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两种手段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
(2) 从科学家、企业家到创业者(学术型企业家):人才身份的转变。大学科研人员,包括从事技术发明研究的大学教师、科学家、大学生,他们在大学参与创办的企业中通常是核心技术的发明者或技术研发团队的关键人员,他们借助自己的声望或专业特长参与企业经营,因而成为“学术型企业家”。
在中外创业热潮中,大学生创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英特尔(Intel)的摩尔、格鲁夫,微软(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HP)的休利特、帕卡德,网景(Netscape)的安德森,戴尔(Dell)的戴尔,雅虎(Yahoo)的杨致远等无一不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典范。
二、 创业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架
创业教育系统包含创业教育主体以及各主体的相关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同支持,更离不开创业者个体的主观努力,而内外部因素的联结、互动,推动了一个个创业项目的诞生和一个个创业者的成功。下文从创业教育的主体关系和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模型,综合论述创业教育的基本构架问题。
1. 创业教育的主体关系
创业者与创业型大学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能够相互影响而共同作用于创业活动本身,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图1显示了创业教育实施的内外部主体关系,以及创业教育的实施。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总体可以分为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适用于治理不同类型区不同立地条件的侵蚀沟。植物措施对土层深厚且水分状况良好的侵蚀沟有较好的治理效果;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治理模式对土层和水分条件均有一定要求;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的治理模式适合来水量较大、沟道比降较大、单靠植物措施达不到治理效果的侵蚀沟。在治理过程中,推荐优先使用以植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模式,以达到费省效宏、生态良好的效果。
图1 创业者(学术型企业家)与创业型大学、企业之间关系框架图
首先,企业和创业型大学相互合作、联动配合,共同作用于创业者。创业型大学提供学术环境,培育和熏陶学生获得创业感知,企业、政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外部条件、资金、政策扶持。在学术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双重熏陶下,创业学生获得创业感知,并进一步在企业提供的平台和保障下实施创业行为。同时学生作为创业型大学人才培育的成功范例,其创立的创业实体企业、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又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其次,除学生的主观创业意识外,外部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创业氛围的营造,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提供良好的创业培训和服务,推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政府和企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跟踪扶持,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高校、政府和企业同心合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努力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比例。
2. 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模型
一个良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应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竞赛、创业论坛及创业者联盟五大组成部分而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共同发展,如图2所示。从理论上讲,创业研究、创业论坛是推动创业课程设置的科学依据。学术研究来源于创业实践和已有的创业研究,能够从一定的高度前瞻性地指导创业竞赛、创业者联盟之类的实操性事务。而在实践上,课程设置、创业教学则是对于理论体系的进一步考证和调整。这个体系中的主体涉及到政府、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平台搭建,以及高校师生的教学协调、实际操作。
图2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三、 创业教育的实施
本文将基于创业教育和创业课程理论体系的模型,结合高校相关实践案例,分析和探讨创业教育和学术型企业家的培养问题。从模型中的几大主体着手,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在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选聘、培训是关键;创业教育的主体回归到学生本人身上,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有效保障;作为外部支撑力量的政府和企业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创业教育的依据:课程
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业教育和培训基地的创建、创业课程的研发、创业基地和平台的搭建成为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三大主体特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开设“创业管理”等课程,创立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复旦大学成立创业与创业投资咨询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 “百年复旦、知识杨浦”等带有实际创业性质的创业计划大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创业学生提供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并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评估后进行中期融资;复旦大学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专门为学生设立了1 000万元的创业基金;上海交通大学也投入8 000多万元建立专门的实验中心和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这些外部因素无疑促进了学生创业行为的萌发,也体现了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类、创业实务类课程四大模块的标准。
2. 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将创造或传授的知识快速商业化,进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引擎”的角色。教师发展与学生培养是大学知识商业化的关键,也是一所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积极关注的内容。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上实施“双师、双聘”工程,采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向聘用模式,一方面从行业企业中聘用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成为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和校企双向聘用的教师,既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又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并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去培养创新型学生。另外,教师、学生的出国出境创业教育培训活动也是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发展和师资培育对于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创业教育的实施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完善,而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创造社会价值和实际经济效益。这必然离不开政府、企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和平台搭建工作。2014年3月,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从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加强创业公共服务6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
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地为创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平台和引导。南开大学的“闯先生”作为一个典型代表,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招聘难” “融资难” “落户难” “发展难”四大难点,提供合伙人招募、资金对接、场地推送与商业模式打磨四大核心服务,致力于做成一个区域性的高校创业项目库,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空中孵化器”。
良好的创业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能,促进创业动机的形成。脸萌APP的创始人在提及创业意识的萌芽时也着重强调了学校的创业风气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出生于1989年的郭列离开腾讯公司后自主创业并于2013年底创办了脸萌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6月脸萌居于APP排行榜第一。郭列称,他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期间,学校的创业协会以及参加“挑战杯”创业赛的学长的创业经历是促使他尝试创业的重要外在因素。
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措施。黄淮学院在苏州国际科技园建立了“黄淮学院苏州实习实训基地”,17名实习学生先后参与了《苏乞儿》《功夫梦》等3D影片的后期制作,并有多名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该校已与企业共建了13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基地进行技术训练、实践操作、企业管理、毕业设计等。
综合来说,要实现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出成功的创业者,就是要立足于做好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锻炼等具体工作,从举办系列创业讲堂、开设创业课程、培育创业社团协会、完善创业竞赛体系、组建创业导师团队、打造创业基地、争取创业资金支持、构建政策服务平台、寻访选树创业典型等9个方面出发,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
四、 结语
学术型企业家对于企业、创业型大学乃至社会经济效益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探究学术型企业家的成长机制很有必要。学术型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创业型大学的教育、企业的平台支撑以及自身的素质基础。创业型大学所提供的创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相关的合作平台搭建等能够形成创业型企业家的成长和培养机制,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和学术型企业家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意义。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将很快走向制度化、成熟化的阶段,既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为丰富高等教育理论、促进高校类型多样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04:6-7.
[2]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教育研究,2013(6):42-51.
[3]黄淮学院创新创业协会开展“创客行”活动[EB/OL].(2015-06-16)[2015-09-20].http://henan.163.com/15/0616109/AS7KTBO7022708BS.html.
[4]张国.李克强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闯先生”的创业梦[EB/OL].(2014-12-08)[2015-09-20].http://www.gov.cn/zhengce/2014-12/08/content_2788183.htm.
[5]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5.
[6]程延.学生“知本家”掀起校园创业潮.教育与职业,2000(9):47-48.
[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就业[EB/OL].(2015-03-08)[2015-09-20].http://www.gov.cn/wenzheng/2015-03/08/content_2830391.htm.
作者简介:杨玉婷(1990—),女,黎族,河南光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高等教育。E-mail:yangyuting315@163.com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2-00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