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2016-06-11王娟
王娟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经济学得到了应用,其主要是研究劳动关系以及劳动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力资源管理是劳动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劳动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以及管理策略,旨在促进企业经济高效稳定运行。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可以为企业扩展生存空间提供智力支持。企业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合理规划设计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高效稳定运行。
一、劳动经济学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指:发现和研究劳动关系,以及揭示劳动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从劳动经济学起源到至今,已经形成了很多学派,例如古典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等等,因此,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一个主要分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经济学探讨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就业、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管理体制等等,所涉及的内容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有利于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是,与西方發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经济学起步比较晚,研究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专门从事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企业相对较少,因此,劳动经济学仍旧无法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的经济理念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充分意识到劳动经济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因此,不断对劳动经济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一门学科,是企业管理者必须熟悉和了解的基本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起源到至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大部分企业所认可,并且逐渐取代以往人事管理理念。现阶段,相关研究者将人力资源管理划分六个方面,人力资源的具体内容是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招聘、筛选、培训、薪资、福利等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实质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具有组织性和协调性的活动,以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企业生产的预期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而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优势,为企业自身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达到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三、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 人力资源发展问题
劳动经济学将员工本身作为企业的资源进行研究,认为员工作为劳动力,其个体与企业的成本相关,具有产生收益的价值;并且认为企业对劳动力的投入和劳动力的产出收益决定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状况。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了一条十分基本的、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道路,即不断提高员工作为劳动力的产出,通过扩大劳动边际收益来奠定企业增加员工数量、扩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但是,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问题。很多企业倾向于在招聘环节严格把关,吸纳优质员工,通过优秀员工的入职为企业增加可变资本,通过利用员工的个人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却很少有企业能够切实地、有计划有目的的去进行员工职业培训,因此导致劳动力产出收益不能持续提高,劳动边际收益也很难扩大。
(二) 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在劳动经济学中,研究者们把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投人所应获得的劳动工资称为劳动边际费用。在一定短期之内,企业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而投人的劳动力数量却是可变的,所以企业就会以减少劳动力的雇佣数量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为了尽量减少成本投入,使效益扩大,不惜以一名员工从事多个职位来达到劳动力最大化应用,但是,由于员工的职业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工作负荷过重导致的失误;还有些企业刚好相反,违背劳动经济学规律,大量招聘员工,在完成某一项经营活动之后再大量辞退,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都是不科学的,劳动力冗余带来的员工效益下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题。
(三) 人力资源置换问题
企业的资本投人金额与劳动力的投人数量都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投人更多的资本购买机器、厂房等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进行工作、提高产品产量, 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是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相互替代。假如劳动者的工资上涨,那么可以通过增加资本的投人来代替劳动力的投人;假如工人的工资下降,又可以通过雇佣更多的劳动者来生产更多的商品,这就是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相互替代的过程。企业必须要学会对劳动力和资本进行科学地调整,以实现人力资源和企业资本之间的置换。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和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与企业资本之间的置换关系,或者对这种置换关系的认识不足,企业只会在发展遇到困难,必须应对企业资金运营风险时才考虑裁员等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只在企业急需人才时才进行人力资源储备,这样的置换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资本的影响力减弱,不利于组织的整体发展。
四、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发展,生产条件也在不断完善,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发挥重要作用。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源基本理论,标志人力资源体系正式形成,并且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使企业能够更好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到了20世纪末期,以往人事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是管理理念的模式、方法、内容,都逐渐倾向于人力资源管理。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以传统人事管理为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的职能,并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现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中,“人”是企业运行的核心,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通过“人”企业为自身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充分利用“人”具有的价值,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例如,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体现,以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收益。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管理水平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伴随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并且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摸索与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其能够逐渐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等。然而,现阶段,部分企业尚未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因此,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而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导致了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收益较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中,管理方式的不当主要体现在招聘与选拔人员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收益,却不重视人员的招聘与选拔,进而造成工作量与工作人员不一致,不利于企业的平稳运行。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边际费用是指:在投入劳动力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资,在一段时期内,企业投入的资本是不变的,然而,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企业会通过减少劳动力的方式,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以上的勞动经济学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这种劳动经济学理论,并且在企业建立的初期,只是依据管理者自身的经验招聘和选拔员工,而这则使得企业招聘的员工的数量不能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而且,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仍旧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密切联系,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因次,我们应在劳动经济学的指引下,各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万星。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05):46-47.
[2]李沐青。基于劳动经济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76.
[3]田昊。对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8):147-148.
[4]王媛。試论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时代金融,2015,(09):184-187.
[5]蔺仿如。浅谈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