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创新驱动力
2016-06-11胡波
胡波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商业银行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契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国内的商业银行已不再是当年的绝对垄断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势必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思维与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结合的新模式,成为现阶段银行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视角,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点入手,综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转型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立足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将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业,从而实现资金融通、金融交易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并凭借其信息公开透明、操作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廉等优势赢得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
(一)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成本低:互联网金融很多交易的完成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它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直接进行信息搜索、资源配对,资金需求双方可以快速找到交易对象,这种直接融资方式为客户节省了大量信息成本、交易成本。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其在人工成本方面也大大降低。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在客户服务方面,高效、快捷。如阿里小贷,申情贷款流程简化、从贷款申请到贷前调查、审核、发放和还款所有程序都在网上进行。客户只需要有一台电脑,能够接通网络,就可以完成贷款,整个过程最短不超过5分钟;又如“快捷支付”业务,客户无需事先开通网银、只要输入卡号和动态密码就能完成支付,使得生活消费和企业信贷等支付行为更加方面,省时。
3.风险大: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较为短暂,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系统完善,部分领域存在法律漏洞。其次,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网络风险不可避免,一旦遭遇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技术缺陷等问题,都可能对资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问题
(一)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理念结合的产物,不仅需要面临信用、流动性和市场波动等风险,还需面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及法律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没有相应标准和实施规范。尽管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一些金融产品和业务得以推广,但缺乏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加以约束,且网上平台也可能存在技术上的漏洞,极易发生信息安全隐患。
(三) 互联网金融与我国金融监管及立法制度还需要磨合。现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制定规范,处于监管空缺的状态。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仍属于试验期,使得与之匹配的外部监管和法律规范仍处于缺失状态,增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此,要想互联网金融能以蓬勃发展,相关部门还需认真研究和探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及立法制度。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 商业银行弱中介化。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商业银行一直在资金融通、金融交易、信息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支付結算、信息咨询、代理服务等中间业务纷纷受到严重冲击。其中最严重的当属支付结算业务。自第三方支付产生以来,凭借着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方便等显著特征赢得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青睐。同时,平台种类日益繁多,从刚开始的支付宝,逐渐发展成众多个平台百家争鸣的全新格局。
(二) 收入来源受威胁。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新的竞争。首先,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受到威胁。尽管P2P贷款、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电商交易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面向国有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等优质客户的网络借贷模式一旦诞生,将直接导致银行优质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其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威胁。随着第三方支付范围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经营的部分中间业务被逐步取代,威胁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如收付款、转账汇款、电费缴纳、保险代缴、手机话费缴纳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客户都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来解决,且运行成本更低。
(三)客户粘性降低。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公开透明等独特优势迅速占据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多年来的垄断地位,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资金借贷、投资理财、代理服务等业务,商业银行“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份额的减少,客户资源的流失,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减少,同样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加上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脱媒的现状,商业银行原有客户群体很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最终造成商业银行客户群的大量流失。
四、商业银行实施平台战略的措施
(一) 以创新作为商业银行轉型升级的驱动力。以创新作为转型驱动力,将是传统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商业银行的创新实践,应将重点放在业务流程、渠道交付和IT技术等方面,加快推动业务盈利模式的变革,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发挥互联网营销渠道的作用,增强用户的黏性。客户行为习惯的网络化、智能化,驱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与客户的关系,以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以及设计满足和提升客户体验度。可以借鉴垂直搜索平台,提供专业、精准、深入的金融产品搜索结果,节省客户选购时间。 一旦用户对这种产品有了良好体验,其忠诚度会更高,而且还可能会进行正面宣传,从而提升营销效果。
(二)以组织架构改革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支撑。商业银行传统组织结构存在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沟通成本高等问题。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应积极探索互联网领域的一系列新的尝试,在大力推动自身的金融互联网化的同时,积极谋划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始“两条腿并行”,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进行组织管理体系的再造,从低效能的粗放重型经营模式向内涵集约式的轻型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三)以大数据管理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引擎。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使银行业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均呈现爆炸式增长,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对各种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能力。因此,管理层应通过顶层设计提高大数据理念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数据资源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以大数据作为推动银行改革创新的内在引擎,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银行内部自然数据,协同外部社会化数据,完善大数据环境下的银行数据分析,提高银行决策效率。并通过对客户的服务收入、风险、忠诚度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預测,找到新的可赢利目标客户。借助大数据思维通过多渠道获取更多的消费者数据信息,实现客户管理的创新,将客户的属性数据、账户信息、行为偏好以及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客户画像,进行更加精细的客户分类与档案管理,并在客户分类的基础上为每一类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实现产品销售的精准化、个性化。
(四)以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保障。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羊群效应”的存在,金融创新活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同步以传导效应放大风险。新的网络金融机会必然伴随着新的风险,新的风险主要不是互联网安全和金融网两网各自独立的风险,而是两网交织外加商务网、社交网等多网结合,构成风险倍加的特殊性风险。因此,需要根据运营模式和金融风险的起源,将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与新型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手段對客户动态行为以及客户静态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及精细化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暴露成本,实现资本使用效率的最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及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克服所面临的的问题及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才能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朔.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刘帅妹.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6.
[3]齐东伟,徐子奇.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战略[N].金融时报,2016-10-17010.
[4]郭昊.X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架构设计[D].山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