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应对策略
2016-06-11于鑫
于鑫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完善,世界之间的地域性距离逐渐缩短,从而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立足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的“地球村”已经由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现实。然而,世界共通带来的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渐凸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物价标准、市场劳力、人均生活水平等众多物质环境天差地别,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各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探寻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研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表现,拟定推动经济发展平衡的具体对策,对世界经济彼此带动,稳步发展而言,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很多。其中,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先进国家的技术转移,还有资本、技术等因素都起了很大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适应性的调整。
关键词:世界经济 ;发展不平衡;应对策略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一直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这其中既有大英帝国的“独霸世界”、美国的“超级大国”、日本的战后经济奇迹,也有英日经济的衰落、美国经济的“脚步放缓”……强国经济的兴盛、衰落,落后国家的奋起直追和迎头赶上。只要对这些国家的兴衰起伏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不断超越的,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会逐渐衰落,落后国家可以赶超。研究该问题对我国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逐渐赶超发达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前,造成世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发达国际发展的不均衡。其由于本身的政治体系一经济体系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的技术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及人口地域不同等,造成了国家本身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研究世界近代史可以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经济稳步发展并在全球起领导地位的美国,其发展实力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仔细研究历史可以发展,二战后的日本与西欧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赶超美欧等过。这正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受教程度的稳步提升带来的有益结果。由此可见,虽然同处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经济模式与政治体系,所构架的不同社会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与整体发展间存在的失衡现象。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然,比起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更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建起众多的“垄断性”行業和科技,这些行业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其国家经济的收益情况。相对的,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善、经济体系仍在建设与摸索过程中,虽然就中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当前的发达国家,然而其人口压力同样重于发达国家,造成人均增长受到限制,并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收入情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其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尚不完全,这导致了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渗透水平较低、发展效率较慢、发展收益受阻等众多现象产生,没有良好的经验指引,造成了其经济发展频走弯路,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产生。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共同作用于世界经济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另一重要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归功到底也是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市场本身的供需能力,自然资源的蕴含情况、地质地域差异,以及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造成的。自二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与建设,而其在建设国家与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国家本身蕴含资源及地质地域环境造成了发展条件的天差地别。另外,本国内的市场需求,国际间的市场需求关系,同样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迥异,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当然,受教育程度注定了其科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在社会资源运用与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
二、世界经济发展对策
(一)再造比较优势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是比较优势(比较利益)理论的最先倡导者,他曾在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详尽阐述了比较优势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学理论基石,而且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源泉的比较优势战略也成为许多国家遵循的经济发展战略。许多后起国家就是凭借比较优势战略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如:比英国起步晚多年的美国,采用后发优势引进欧洲大量资金、许多先进技术,利用稳定的国内环境、广阔的市场、大量移民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迅速取代大英帝国而登上世界工业第一强国的宝座;前苏联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迅速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战后的日本充分利用本国质量较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与国外资源相融合,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纪年代,亚洲“四小龙”、东盟一些国家利用自己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吸引欧美、日本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经济发展。客观地讲,中国也是比较优势战略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了劳动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并藉此实施了出口导向的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我国利用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步降低。造成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在提高;另一方面是世界上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我国更有优势。为此,我国必须加快培养出新的比较优势。根据我国的现状,目前还不可能很快创造出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但我们可以将较低劳动力成本与较高科技知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二)繼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国资金
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一般而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都会出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这就使引入外国资金、技术促进本国经济建设成为必要。根据“起飞理论”和“金融主导模式”,巨额的国际资本是否会流向急缺资本的落后国家,关键取决于所在地的资本盈利水平以及投资风险水平。世纪末世纪初,数以亿计的国际资本之所以敢大胆地涌入并没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美利坚共和国,正在于那里有可观的资本回报和有保障的投资低风险。正是美国当时成功地引进了大批资本,美国支配美洲及世界经济的梦话在世纪初就变为现实。目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达到了的世界最高增长率。至年月底,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万家,合同外资余额达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余额超过亿美元。为此,中国应对吸引来的外资加以引导,使其投向基础设施、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等,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一些国家用大量外资片面追求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过热使证券和房地产价格攀升出现的“泡沫经济”、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所形成的“泥沙经济”等。在技术引进方面,日本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年間,日本引进了向外国技术,而支付外国专利费、技术指导费等仅有亿美元左右,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这些技术则需亿美元。大量的技术进口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引进外国技术方面成绩也十分显著,从年到年我国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总计高达万多项技术引进合同,引进技术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正是在此意义上,前总朱镕基曾强调指出:“一定要把引进国外智力的政策一直坚持下去,并继续扩大,向纵深发展”。为此中国引进技术订吸收性发展技术的战略,技术引进还应该注意积极消化、吸收、推广和扩散先进技术,同时更应着眼于对引进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进,使之更适合本国的要求。反对盲目引进,浪费资金。
三、结语
当前,现代化经济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改变,但是在实效上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现代化经济管理面临着重大的观念转变。产业集群主要优势表现为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有序、互利互惠、运作顺畅、价值共享增强技术柔性,利用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来强化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技术环节梳理。
参考文献:
[1]沈明伟.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应对策略[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伍贻康.战后经济强国盛衰的几点启示世界经济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3(10).
[3]刘江永. 日本全面危机与国家发展模式转轨[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