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研究
2016-06-11周旭
周旭
摘 要:本文主要对工伤行政管理效能的涵义进行阐述,分析影响工伤效能提升的因素及问题,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方式,最后对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评价体系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些许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我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影响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提升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在工商效能建设中,只有创造实现条件,选择正确路径,才能使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涵义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指,工商机关实现市场监管目标,从事市场监管执法活动时,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的效益、效果的统一。其涵义包括:一是目标性,即工商效能提升的首要要件,没有既定目标,谈效能提升,只是一句空话。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为完成终极目标,还必须有阶段性目标。二是功能性,提升工商效能必须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即发挥组织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三是统一性,即效益、效率、质量、效果的统一。工商效能强调要有市场监管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强调发挥监管执法的功能,强调监管执法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工商效能建设中,只有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各要素和环节的作用,才能提升整体效能。
二、影响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及问题
(一)队伍素质因素
素质是指人先天特性和后天社会实践而获得的内在能力。素质是能力的核心,而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外化表现。工商队伍素质是指工商人员理解和认知法律对有关问题作出恰当判断和合法处置的能力。工商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商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效能。素质更新主要指优良品德的修炼,专业素养的健全,广博知识的积累,办事技能的提高。
经过各级组织多年的管理培训,工商人员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现有的人员素质与时代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在“两费”停征后,部分干部茫然不知所措,平庸、懒散现象抬头,慢作为、不作为时有出现。激励机制显得乏力,制约机制作用不明显,人员只进不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干部队伍缺乏活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资源配置因素
资源配置包括機构设置、人员调配、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保障。如何合理设置机构,促进职能到位,发挥整体效能至关重要。人员调配是发挥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人员调配是否符合精干决策层、减少管理层、强化执行层的原则,直接关系到工商效能的提升。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其中信息技术是提升工商效能的重要载体。
工商系统机构名称、上下职能基本相同,但力量整合不够协调。机关内部,市场、公平交易、个体、登记、商标、广告等部门与基层所都有执法办案权,多头执法导致处罚畸轻畸重、重复处罚,上下级工商部门之间权限划分不清,执法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有些地方工商部门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由公平交易部门实行集中办案,但由于基层执法力量有限,办案人才少,受移交时间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执法效能仍未得到提升。
(三)体制机制因素
工商监管体制属于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体制范畴,良好的工商行政管理監管、执法机制会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不断适应复杂变化的市场经济,能动把握监管规律,实现有效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工商机关虽然实行了垂直管理,但监管执法受当地政府影响仍然很大。在行政机构中存在职能交叉,工作界线不明确的问题,造成监管执法力量分散,缺乏合力,影响监管效能的提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构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向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抓紧素质更新,塑造效能主体
效能建设既要“效”,更要“能”,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说到底要靠行政人员的素质提升,即优良品德的修炼,专业素养的健全,广博知识的积累,办事技能的提高。
1.加强学习培训教育,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个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党风廉政等各种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组织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和理论研讨,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2.实施职位分类制度,激发队伍整体活力。职位分类制度是建立科学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工商机关可将人员分为企业注册官、行政检查官、后勤管理人员三个系列。企业注册官是指具备专业资格,经过考评和聘任,在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岗位依法行使注册核准权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行政检查官是指具备专业执法资格,经过考评和聘任,在执法岗位依法行使行政检查和行政管理的执法类公务员。后勤管理人员是指为处理工商各项工作需要而从事财务、政工、监察、装备、信息技术等行政管理和工勤事务人员。按工作性质又可分为服务性和技术性人员两类。对后勤人员应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技术序列分等级,如政工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等,按照其相应等级规定享受职务待遇及薪酬。以此构建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双梯制,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提升工作效能奠定组织基础。
(二)改革监管模式,创新监管体制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主要有三种模式:经济警察模式、公平交易委员会模式、市场行政监督管理局模式。以上三种模式各有长处与不足,我国在借鉴国外模式时,应该吸收国外模式的长处。目前,我国监管模式采用市场行政监督管理局模式较为符合我国国情,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建立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的大部制,解决权责不清、各自为政问题,解决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协调监管问题,努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四、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评价体系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主体及方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效能评价可以依靠多元的评价主体和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保障效能评价的真实可靠、公平公正。
1.评价主体。工商机关及其上级机关在评价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第三者的评价主体相比,工商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更加了解监管执法总体情况,更能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评价标准掌握更加准确、全面。第三方评价是评价主体另一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政府只是评价主体之一,民间评价机构,包括独立的民间调查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和媒体组成评价委员会进行第三方评价,这有利于评价的客观、公正。
2.评价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可以采用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方法进行。主观测量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方式进行。客观测量方法可通过监管执法统计数据获得。如查处违法行为的案件数量、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商标注册数量、著名驰名商标数量、合同履行率等。把主观测量与客观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最终反映工商效能的提升情况。
(二)评价指标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益、质量、效率、时效、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评判。
1.工商行政管理效益。工商行政管理效益包括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在社会效益,主要是看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否得到改善,市场主体是否得到发展,消费者权益及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得到有效保护。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有:一是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包括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分析定期发布,符合国家、省、市企业登记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数(质)量年增长率等。二是商标战略实施情况。包括驰、著名商标发展数量,合同签订率、履行率等。三是違法行为查处情况。包括案件线索发现率及违法行为查处率,执法办案档案管理及信息化程度等。四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食品安全投诉率及办结率,重特大违法案件处置等。
2.工商行政管理质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和服务的质量,主要从市场巡查质量、行政许可质量、行政处罚案件质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市场巡查质量主要以巡查中违法行为的发现率来衡量,包括市场主体证照齐全率,无照经营率,违法行为发现率,重特大违法行为应急处置等。行政许可质量以受理程序是否合法,核准时限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等为标准。行政处罚案件质量以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为标准。
五、结语
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就需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这也是让工商行政管理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影响工商管理效能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工商管理各项效能发挥作用,更好的完成市场监管执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欧罗荣.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能力提升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 02期.
[2] 陈海疆,田锋,陈秀新,等.效能提升视角下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转型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