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6-06-02赵慧

职教通讯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设计

赵慧



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赵慧

摘要:分析了江苏省注册入学的招生政策背景以及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注册入学学生的特点,结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分析了课程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关键词: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力学;教学设计;注册入学

“建筑力学”是建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整合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一般是建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质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而这些岗位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建筑力学”知识,才能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与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并避免事故发生。另外,在施工现场,许多临时设施是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应用力学知识进行设计的。因此,“建筑力学”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

注册入学是江苏省试行的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模式。注册入学是指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所试点院校提交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职业中学学生为对口单招成绩、专业技能水平等),以及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计划范围内,根据院校招生章程,择优确定拟录考生;考生在拟录院校中,根据实际,最终选择确定1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注册入学是公办或者民办专科缺少生源招生的一种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统招本科文凭,也可参加公务员与研究生考试。

在注册入学招生政策背景下,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如何因材施教进行建筑力学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注册入学招生政策背景下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学生基础的分析

注册入学招生政策背景下,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呈现以下特点:(1)文科生占比重比较大;(2)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普遍较差,“建筑力学”学习的基础平台高度不足;(3)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4)学生基础更加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存在于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形成了教学的普遍性障碍。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是要分析学生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既能适合学生、又能满足岗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建筑力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只有掌握好“建筑力学”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基础工程及其施工图识读”等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中,对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力学知识要求如表1所示。

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如表2所示。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1],“精讲多练、学做合一、加强实训试验环节、工程典型实例引导、突出工程应用”作为理念引导,结合注册入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表1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力学知识

表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目标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

1.教材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注册入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的最大问题是数学、物理基础非常薄弱,这就导致他们认为“建筑力学”难学,且许多证明过程和定义过程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为此,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力学教师为适应新背景下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作编写了“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力学》及配套习题册《建筑力学习题册》。教材突出工程观念的培养和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删除了一些偏深和偏难的内容。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例题与习题,以便于教师选用和学生练习之用。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简化和比较,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各章中精心编写了概念分析与工程应用实训题,以求通过“学做合一”的实训教学,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应用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定性分析简单工程问题的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材体现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2.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重视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根据民办高职注册入学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规范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变过去讲得多、全、细的做法。淡化建筑力学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再讲究建筑力学课程理论的纵向完善,而注重力学知识的横向联系,着重讲清概念。将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教给学生,淡化不必要的论证过程,重点论述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并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确保讲课内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如在讲力和受力图时,多举些建筑物中各组成构件如墙、梁、楼板、地基等工程实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会明显提高,同时,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有长进。而对于“扭转”这一章,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需要运用到的关于扭转的知识较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介绍此种基本变形的形式,而不深入讲解。对于“弯曲变形”一章,我们则着重讲清概念,同时,由于叠加法的思想在后续课程中运用得较多,在课堂上应重点讲解如何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加强训练学生运用叠加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积分法只作简单介绍。在“弯曲内力”一章中,利用弯矩、剪力、分布载荷三者和微分关系画弯矩、剪力图时,直接给出微分关系式,只解释弯矩、剪力、分布载荷三者的数学关系和物理意义。对于“压杆稳定”一章,直接给出各种约束类型的长细杆公式,重点介绍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并比较不同约束类型长细杆的稳定性差异。

3.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联系。实验课应及时为理论教学服务,通过其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我们根据本校实验室具体情况编写了自己的实验教材,包括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和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多动脑,从而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根据实验进程不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允许学生反复练习,切实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较为形象和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模块化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力求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举与专业有关的例题,多布置与专业结合的习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将“建筑力学”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模块,并将每个模块与一些专业课程相整合,让学生站在学科的高度去认识该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于每个模块,应尽量通过一个与工程实际有关的典型例题,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反复穿插讲解,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如,以阳台挑梁的受力为模块,组织平面任意力系的教学;以起重机传力杆的应力与变形为模块,组织轴向拉压相关力学知识的教学;以螺栓连接为模块,组织剪切与挤压的相关教学;以阳台挑梁的弯曲为模块,组织梁的内力、应力、变形的教学等。以模块化组织教学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同时,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在模块中可以缩减,教学内容以模块化进行组织。如图1所示为“阳台挑梁的受力”模块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传统讲授法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可相互取长补短,做到相辅相成。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板书不宜表达的问题如各类结构、各种图表、工程实例图片等,形象具体地演示出来,从而易于学生理解。

2.教学做到“从典型工程实例中来”“到工程实际中去”。“建筑力学”是专业基础课,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其工程应用性强,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入工程案例,抛出问题,了解工程意义。如“阳台挑梁的弯曲”模块,以某工地阳台挑梁施工过程中突然折断坍塌的事故为例,抛出问题:为何挑梁的折断位置在挑梁根部?危险点在哪?应力最大值为多少?最大应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分析悬臂梁的内力时,结合钢筋混凝土雨棚板中钢筋的铺设位置,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其原因。又如,讲授压杆稳定时,就施工中脚手架倒塌的事故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其原因。实践证明,工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

3.精讲多练,学做合一,结合课堂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思考的情况进行讲解,这里的讲解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再根据学生基础进行“量体裁衣”,采用分层习题设计,可将习题分为甲乙丙三类,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量力而行”,而教师适时肯定,用加分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类。教学过程中,深化做中学,提升评中学。[2]结合课堂讨论,加深理解。如根据工程质量问题中素混凝土受力弯曲后出现45°斜裂纹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图1 “阳台挑梁的受力”教学设计

(二)改进考核评价模式

高职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方面,面对特殊的注册入学生源主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另一方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施工现场一线的高等技术型应用性专门人才,除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规定的专业技能外,更要重视其职业操守,以及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品质的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结合建筑力学具体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考评采取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建立“全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的立体考评体系。[3]“全过程考核”即从教师教学实施开始就进入了考核环节,包括课堂秩序考核、教学实施过程中组长考核、学生自评考核、教师考核等考核环节。这种考核方法,能够多角度、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且还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评价”包括专业知识考评、专业技能考评、职业素养考评等方面。

2.考核成绩结构。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筑力学”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为知识考核成绩和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具体结构如表3所示。试题层次及类型如表4所示。

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建筑力学”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识图能力、力学分析能力、利用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就业以及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深造等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注册入学背景下进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要真正落实“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改革理念,还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表3 综合考核成绩结构 单位%

表4 试题层次 单位%

参考文献:

[1]黄诚驹,唐东,徐步原,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04-106.

[2]高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推动高职课堂教学创新——以钢筋混凝土施工与组织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5(14):74-76.

[3]唐树伶.高职院校项目教学考评体系研究[J].成人教育,2010(3):22-23.

[责任编辑盛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6-0013-05

作者简介:赵慧,女,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力学与结构教学。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FG02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13)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