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理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6-05-30王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改革生活

王洁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生活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理论由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此理论对当今大力推行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有着深刻而长远的现实意义,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这一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及意义.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先生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可见,“教学做合一”是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指出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及方式要面向生活、社会,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1.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的确,生活中不缺数学,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从幼儿的咿呀学语开始,就能接触到“数学”,如:“宝宝今年1岁”“宝宝家有三口人”等;到了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都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开始的,如:认识元、角、分,了解时、分、秒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等;高年级的数学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公倍数与公因数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可仔细想来,不仍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吗?

这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拓展教学的空间,把“教科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生活”这本活教材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教材“活”起来,“动”起来.

2.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是为了“用”,这里的“用”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几道习题,而是在“生活”这本活的教科书中的运用. 鉴于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算出教室的面积,课桌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房间的面积;在认识了“元、角、分”后,鼓励学生在购物和存储钱物中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在初步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后,请学生统计出本班学生几次测试的成绩并能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提问回答;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请学生求出本组(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另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春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租船方案;征集校园绿化方案时,让学生算出绿化面积,绘制绿化设计图,做出绿化经费的预算等. 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意志和品质.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做”为中心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我以“做”为中心,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1. 以做唤兴

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 ”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不少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做)很重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启发性,“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谁敢试一试?”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根据小学生好强、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幽默、趣味性,如“谁能帮一帮孙悟空找到去西天的最佳路线?”“你们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谁能拔刀相助”……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

2. 以做促思

教学不是灌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要从做中来. 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其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力.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桃的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 追问,现在只有一个桃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分到桃的个数,这时学生一下给蒙住了,有的学生会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桃. 师接着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一下子被难住了,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3. 以做优学

让学生“做”也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当他们发现现有的知识不足时,必然会激起对新知识强烈的探索欲望.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动手把20个苹果放在三个盘子里,每盘有几个?能分完吗?通过“做”,使学生明确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正好分完,一种分后还有剩余,以前学习的除法,是正好分完,而这种分后还有剩余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做”达到了深刻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改革生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漫生活?阅快乐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生活感悟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改革创新(二)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