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016-05-30韦丽梅彭敏

南北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因材施教理念

韦丽梅 彭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历史舞台,一系列新型教学理念随之诞生,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等在教学实践融合过程中诞生出相对应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以中学数学这门学科为例,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学数学  因材施教  理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79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其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和传承最依赖的就是教育。我国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学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推广,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经完全取代应试教育制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并且其倡导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启发式教学等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实际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诞生出分层次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一系列高效、科学的知识教学模式,为提高各科知识教学效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材施教”作为素质教学体制的代表性教学理念之一,在缩小学生的整体学习差距,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物理等探究性为主的学科中应用最为广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以下我将从实际教学的角度详细阐述“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并对在其引导下诞生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知识传输中的应用做深入性的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学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配合默契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优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接手一个班级后的首要任务不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模式、沟通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到对症下药。

首先,从学生个性方面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来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方面,教师要从整体方面了解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人作为群居性动物,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容易受到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所以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上就把握住了班级整体的性格趋向,从而为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方面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个体方面最大限度的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育时期,情绪起伏大,个性不稳定,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学困生”转化方面,做到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其次,从知识学习角度来看,教师也要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摸底: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对班级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考查,并预估班级学生的学习重难点所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一类客观性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较大的学习差距,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要找到不同层次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一个平衡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注重有针对性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模式,从而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实力差距,对于缓解知识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加适用于中学数学这一类知识客观性为主的科目。

首先,分层次教学要体现在知识设置过程中。学生由于天赋、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吸收效率不同,存在的短板也不同,所以在知识设置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的规定为依据,将最为基础的知识内容囊括其中,并且基础知识表现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的采取最为简单易懂的例子,通常情况下课本上所列出的例题就符合这个标准,否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例题设置,这样可以保证任何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将需要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快速且扎实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基础知识点为依托,准备几道稍微具有思维难度的例题,这些例题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虽然很大程度上惠及不到所有学生,但会对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起到激发思维灵活性的作用。总之,备课过程中这两种例题的搭配,不仅能够满足所有学生打好基础的要求,更可以让知识吸收效率高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升。

其次,分层次教学模式还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这样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来说,学生在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所以需要教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思维的启发和塑造。因此,教师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且逐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三、差异性鼓励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性格方面都已经渐趋成熟,所以在教学中要想达到最佳的知识传输效果,教师就不能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的分析上,还要从学生性格方面入手,通过有差异性的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对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普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减少鼓励次数,以防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但教师要注重在其每一次能力提高的间隙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向上挑战的学习动力,还能无形中让学生为了回应教师的期待而不断努力。

其次,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增加鼓励的频率。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不仅要帮助其发现学习方面的症结所在,更要主动发现其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呈现出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引导其一步步赶上班级大部队的学习进度。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总结的关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其他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一丝借鉴,也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学数学课堂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因材施教理念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