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疆博州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分析

2016-05-30刘玉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3期
关键词:博州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

刘玉强

摘要:通过就博州地区信息化专业教师队伍的调查,从总体情况、主要来源、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认证情况及双师教师任用、培训和管理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出博州地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双师”特点不明显和造成“双师型”教师特点不明显的原因两个方面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博州;中职;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7-02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促进博州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专业双师队伍建设,服务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切需要调研该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这为研究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中职教师的“双师型”特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州地区地处新疆的西部,目前还没有高职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所以博州地区的中职学校承担着为该地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为了能够培养出具备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上得了课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通过对博州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分析出该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成为首要问题。

二、现状

通过调研,得到博州地区中职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现状,以及“双师型”教师来源和认证情况。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情。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自2013年以正式合校后就组合为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专业现有教师14名,其中专任教师10名(含湖北援博教师4名)、兼职教师2名,实习指导教师2名;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及其他职称5名;认定“双师型”教师10名,无认定4名。

2.“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来源。目前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专业的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高校毕业直接入校任教(7人),这是教师队伍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要培养的对象;二是从企业调入(1人);三是从其他单位调入(2人),包括援疆支教的教师。

3.“双师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目前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专业的教师的年龄层次结构出现断档的情况,呈现中青年教师匮乏,年龄层次偏大的现状。其中39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两人,多数集中在40~49岁这个年龄段,虽然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方面,还是表现的不够。具体年龄结构如表1所示。

4.“双师型”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对于目前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专业的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绝大部分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体学历结构如表2所示。

5.“双师型”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目前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专业的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师队伍主要是以中年教师为主,所以职称结构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及以下职称2人。

三、分析

1.总体看来,师资队伍的“双师”特点不明显。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证管理不到位、认证比较笼统。博州地区现有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主要以“双证”有者既定为“双师”,部分认证标准比较笼统,其次认证管理没有全面开展,有文件没有认真管理贯彻执行。本次调研也只能以此为认证依据自行进行认证。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经历不够,经验不足。三是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职教师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业务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造成“双师型”教师特点不明显的原因。一是编制等原因造成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录用上受限,使学校紧缺的“双师型”教师难以引进,造成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二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的原因,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些专业课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加之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使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思想,不重视本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三是纯粹的“双证型”、“双师型”教师,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比较笼统,使有些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拥有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了,教师个人不再注重技能的提高了,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识不到位,这样一来,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大打折扣。四是对“双师型”教师管理与考核相对比较简单,没有相关奖惩制度,无法促进“双师型”教师对能力培训的重视,也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乏力。

四、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为避免“双证型”、“双师型”教师的出现,必须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从制度上引导“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目前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在2015年以正式教学管理制度分册形式颁布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资格认定条件为明确要求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及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同时又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应专业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等)。(2)通过国家考试考核认定,获得注册师执业资格(如:注册一级或者二级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3)通过国家或自治区级考试考核认定,获得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如项目经理,高、中级程序员或者其他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4)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5)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6)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7)近三年连续承担了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含指导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文件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不再是只要有除教师资格证以外其他的任何证书都可以了,必须是国家相关专业系列中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是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等,这就保证了“双师型”教师在专业上的专业性。

2.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与措施。作为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的途径与措施如下:(1)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自治区组织的各类职(执)业资格、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2)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加强教师的行业技能培训,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实践和科研开发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3)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培基地学习。

3.博州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与考核。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应该科学,考核应该严格,避免出现认证以后,教师缺少继续学习的动力,而逐渐与行业企业脱节,成为名义上的“双师”,事实上的“单师”。所以对双师素质教师要采取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根据发展情况,一般每三年组织认定一次,以确保每一位“双师型”教师都是可持续的“双师型”教师。

五、结论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

[2]崔陵.浙江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04.

[3]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

猜你喜欢

博州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博州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
博州滴灌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