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语文教材中的婚恋作品

2016-05-30袁静

职业·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袁静

摘 要:本文就如何看待语文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进行专题探讨,提出語文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的教科书,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婚恋作品 教材利用 爱情教育

“早恋”一直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敏感话题。正处于花季的男孩、女孩对异性容易产生朦胧的感情,“早恋”在这个阶段已经不足为奇了。

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材编排部分婚恋作品,“情”字太浓。有些教师开玩笑说,难怪现在中职学生早恋如此普遍,都是语文教师惹的祸。在课堂上大肆“谈情说爱”,这不是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吗?如何正确处理和利用好教材,让学生真正懂得爱情的深刻内涵,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沼泽地,是语文教师有待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肩负着育人的任务,语文更是责无旁贷。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纯洁,也是最高尚的一种感情。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是感情最冲动的时期。有的教师和家长将爱情这一话题视为“禁区”,采取封杀或是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明智之举。那些优美的甚至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正好可以作为生动的教科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给学生上好人生的重要一课。笔者认为教材中的婚恋作品有三大作用。

一、审美作用

“爱”就一个字,一个最普通、最常见也是最难写的字,如何教他们写好这个字?笔者认为文学作品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了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这就是文学作品具有的审美教育作用。

坚贞不渝的爱情、哀婉动人的相思是课文中婚恋作品的一大主题。如:中国古典诗词《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绪,《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殉情的刘兰芝和“自挂东南枝”至死不渝的焦仲卿,当代朦胧诗《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与呼唤,以及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中“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的直白而甜蜜,甚至愿付出生命的爱情表白。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对“爱”字作了最好的诠释。那么,语文教师只需在课堂中挖掘出文章的内涵,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二、认识作用

通过阅读作品,让学生们了解到,“爱”不只是单一的男女之情,还要认识到“爱”的多面性。

有《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中的人间大爱,灾区的孩子们在身体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却露出了“最缓慢的微笑”,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无论遭受何种创伤,也无法阻止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有《我的母亲》中沉静如水的母爱,许多文化名人都有一位平凡、勤劳、善良、宽容的母亲,她们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老舍先生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度过的。有《父子应是忘年交》的父子挚友、忘年之交的爱,通过作者跟儿子之间的一些小故事,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父子的感情发展,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父辈对子女成长的时刻关注和积极思索,从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辈的良苦用心,减小代沟。还有《我的空中楼阁》中对美好自然的爱,文章意境优美、深邃,流露出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除此之外,揭露和抨击封建伦理和封建家长制也是婚恋作品的一大主题。《祝福》中的祥林嫂之所以被鲁四老爷称为“谬种”,之所以在捐过门槛之后死在祝福声中,其根源就是她是个“不洁”的女人,是个嫁过二夫的女人。当听柳妈说再嫁的女人到了阴间“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的处罚时,祥林嫂“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她身上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即使在捐了门槛之后。祥林嫂的一生是悲惨不幸的一生,充满了灾难和痛苦,丧夫、被劫、再丧夫、亡子、被驱逐……灾难连着灾难,不幸加上不幸,她的遭遇就像那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充满了血和泪。她的不幸遭遇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吃人罪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祥林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激起了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无比憎恨,引发了大家对妇女问题的重新认识。

而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者通过黛玉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以及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见倾心,而且应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

认真把握教材,在教授这些美文时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礼赞,还要使他们认识到爱的多面性,感受对祖国、亲人、大自然的爱以及对封建伦理的抨击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教育作用

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观教育,不是为了教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育人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散文《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以红玫瑰为线索,真诚地演绎了一段青少年关于爱的情感教育的故事。老师与学生进行了爱的对话,没有刻意的说教,爱情教育的理念却已渗进了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这句话中的“玫瑰花的美与刺”的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绘画、歌唱、朗诵等形式开展一场“中职学生的爱情观”讨论会,让学生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短篇小说《雪山上的红盖头》以“红盖头”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塑造了小雪这个边防官兵心目中“最美的雪山女神”的形象。小说叙述的是关于军人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凄婉,更带有一种悲壮。通过对该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阅读小说的方法,同时了解解放军战士将一腔热血无私地奉献给祖国边防事业的真爱、大爱的胸怀,激发了学生“点亮爱心,奉献青春”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亚里士多德曾问: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方法只有一个——种上庄稼。如何让学生心灵纯净、情操美好呢?方法只有一个——用美德占据它。

让我们借助爱情美文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漩涡,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当爱情来临时,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如何处理好与学业、前途的关系,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友情,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严芳.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对中职生爱情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4]包勘.爱情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J].班主任之友, 2005(7).

[5]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阳江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