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6-05-30王芯
王芯
摘 要: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是一门将机械、电子、仪表、电气、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复合性技术课程,本文对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建设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课程设计 建设思路 建设成果
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是笔者学院2007年以来十门示范性TC课程建设项目之一,被评为2010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当中,本着“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努力再现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创新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建设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1)企业参与、共同研讨。课程设计要符合岗位需求,以岗位需求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面向真实的工作岗位,参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行业规范,与企业专家一起研制学习型工作任务,突出以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性”、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性”“规范性”,保证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基于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开发工作过程。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能力与“机电设备维修”能力,通过对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的学习是实现核心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保证。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元器件的识别、设备安装、气路连接、电气连接、编程调试、故障排除。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在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学习、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认真严谨、拓展创新等职业素质。
(3)“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通过在仿实际的生产环境中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会学”“善学”“爱学”。
(4)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对外培训,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校课堂面向社会是开放的,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实时更新的网络教学资源了解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最新技术,社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开展对外培训,为社会服务。完成了为全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师资培训的任务。目前,电控“百千万人才开发工程”领导小组授权学院成立了“电控系统技师工作站”。 工作站首批建立了机电技术技师工作室,标志着校企合作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诞生,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是在充分进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为胜任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在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方面,学生应具备的技术能力,以及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构建的。
(1)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分析研讨会和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专项技能解析表,突破学科体系限制,重新构建教学内容,明确“用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2)保证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设计要符合岗位需求,以岗位需求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面向真实的工作岗位,参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行业规范,与企业专家一起研制学习型工作任务,突出“应用性”“专业性”“规范性”,保证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3)改革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在仿实际的生产环境中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出“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在专业能力上得以训练和加强,从而胜任自动化生产制造企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控制程序编制等工作,成为有一定技能的高级操作工或设备维修工。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还特别注重方法能力(如计划与实施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如情感、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养成教育,并始终强调工业现场操作规范的训练。
二、课程建设成果
1.创建学习情境,课程内容工程化
课程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维修等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工程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和态度,以德国FESTO公司生产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创建了自动化生产线的送料、检测、加工、提取、缓冲、组装、功能检测、分拣的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相关,课程的内容来自于实际工业现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
2.“仿工厂”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
课程的教学采用在技术中心进行现场授课的方式,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模式,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厂”的教学氛围。在技术中心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完成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工作组织形式(小组)为团队,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知识的传递融于真实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态度培养有机结合,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符合高等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与职业认证一体化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的形式多元化,既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也注重对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核。在各个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成绩评定,评定结果记入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综合的工作任务,以此考察学生的职业行动的完整性和职业素质,这一评定结果将记入综合考核成绩,并作为人社部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的成绩,成绩合格者即可取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资格。
4.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教学过程职业化
课程内容完全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构建,强调工程中“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强调操作规范的养成。
全部学习活动依托德国FESTO公司生产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工艺方法、安全操作和工作态度等工程意识,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相结合。
5.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样化
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课程难度和特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根据知识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时采用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有时采用演示、讲授、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有时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便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显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和工学结合特征,具有学习成果产品化、课程内容工程化、教学过程职业化、课程考核企业化的课程特色。得到了行内、外专家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