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神精神”在音乐中的体现

2016-05-30王敏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审美特征

王敏

摘要:“月”之母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象征意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总是将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寄托于上苍、神灵,企求在无奈的现实之外寻找一个理想的心灵栖息的家园。自古以来,神秘、朦胧、遥远、可望不可及的月亮成了人们心灵诉求和精神寄托的对象。于是,以“月”为母题的艺术作品,被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传统琵琶曲《月儿高》的古典韵味和超现实的写意风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的“月神精神”在此曲中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月神精神   传统音乐   月儿高   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崇尚“月神精神”,与西方艺术崇尚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迥然不同。中国传统艺术对月亮的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含蓄、典雅、朦胧、梦幻般的色彩,是阴柔之美的象征。比较起来,西方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崇尚写实,偏向现实,讲究逼真,热情奔放,直抒胸臆,是阳刚之美的象征。中国的“月神精神”是写意的、虚幻的、空灵的、内敛的、超现实的。“月神精神”在艺术审美上的表现是阴柔、婉约、含蓄、隐逸。这种民族审美特征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整体上也是阴柔之美多于阳刚之美,如诗词中讲究韵味,以少胜多和婉约、含蓄之美;书法、绘画中以线条见长,计白当黑;戏曲中简约、空灵,以虚代实,以小见大;音乐中婉转、优雅的线性旋律,清微淡远的韵外之致……

“月”之母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象征意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总是将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寄托于上苍、神灵,企求在无奈的现实之外寻找一个理想的心灵栖息的家园。自古以来,神秘、朦胧、遥远、可望不可及的月亮成了人们心灵诉求和精神寄托的对象。文艺母题的独特性是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决定的,承载着浪漫、神秘,带有梦幻色彩的月亮,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表现题材。于是,以“月”为母题的文艺作品,被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古往今来,咏月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如:李白的《关山月》《静夜思》《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张继的《枫桥夜泊》,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民族器乐曲中,以月为题的作品有:《汉宫秋月》《浔阳夜月》《平湖秋月》《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灯月交辉》《三潭映月》《二泉映月》《月夜》《月儿高》《春江花月夜》……

说起以月为题的琵琶曲,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所以“浔阳夜月”“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更为人们所熟知。其实,琵琶曲《月儿高》是一首可以与《春江花月夜》媲美的优秀传统琵琶曲。它所表现的优雅、绮丽、灵动、梦幻之境,让人有梦回大唐之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和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在《月儿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月儿高》如同一幅素净淡雅的水墨画,既有自然景象的精致描绘,又有虚幻仙境的绮丽想象。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月儿高》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琵琶谱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清嘉庆年间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1814年)收录此曲,是由二胡、琵琶、三弦、古筝四种乐器演奏的合奏谱,后见于鞠士林传抄琵琶谱、华秋萍所编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及《养正轩谱》。谱后有注曰:“相传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有人甚至认为这就是《霓裳羽衣曲》,但真实作者无法考证。现在流行的谱本源自华秋萍《琵琶谱》(1818年),谱中标有12个富有诗情画意、以抒情写景见长的小标题。解放后彭修文还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在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配器上的加工改编,增添了笛、箫、胡琴等抒情性乐器,使得该曲音色更为柔美,旋律更为抒情,音响更为丰富,配器更为精致,情感更为细腻,格调更为隽永。现代舞剧《丝路花雨》的配乐也把《月儿高》作为主要音乐素材。当代许多表现唐代乐舞的场景、影视作品都将它作为背景音乐,再现大唐乐舞神韵。因为《月儿高》那典雅清新的风格、深阔空灵的意境、古色古香的气息、优美柔曼的旋律,本身就具有舞蹈动律和抒情韵味,曲式结构也接近于唐代大曲的体制。

《月儿高》共有十二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由三段音乐组成,每一段音乐都有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名字。“起”部包括“海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躇”三段。旋律舒展起伏,犹如展开一幅苍穹无垠、明月高挂的美丽图景。它是全曲乐思和意境的呈示。那婉转动人、富有韵律的旋律,渲染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宁静夜景,乐曲情景交融,抒发了人们月夜良宵的美好心情及由明月而产生的联想与感慨。“承”部包括“银蟾吐彩”“风露满天”“素娥旖旎”三段。经过一段自由奔放的散板之后,旋律进入2/4拍子。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与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交替,形成了一张一弛的艺术效果,奏出的双音强调了节奏重音,犹如浓淡相宜的笔触,使这幅月下起舞图显得细腻而充满生机。“转”部包括“皓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三段。这部分音乐,无论旋律还是节奏,都具有典型的古典歌舞音乐的特点,给人以清新活泼、跌宕起伏、动静相济的画面感。“合”部包括“玉宇千层”“蟾光炯炯” “玉兔西沉”三段。舒展悠扬的旋律层层推进,逐步向高音区延伸,最后达到全曲的高潮,犹如万里星空,云海苍茫,明月穿行于浩瀚夜空的云层中,时隐时现,绚丽多姿。这种有标题的多段体结构,与唐代的歌舞大曲非常相似。乐曲呈现明显的层次发展,从引子的寥廓深远,到主题呈示的优雅舒展,再到表现月宫仙女凌空起舞的动感节奏,恰如舞袖翻滚、飞步环绕的“霓裳羽衣舞”场景,极富浪漫色彩。从标题看,乐曲描写的是从人间到天庭月宫的情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使人油然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儿高》继承了我国古典歌舞大曲之精华,全曲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旋律优美、色彩丰富、格调隽永、意境深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音乐是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长河中自由流淌的涓涓细流,琵琶古曲《月儿高》是其中的一汪清泉、一枝奇葩。纵观中国民族音乐中以“月”为母题的作品,可谓气象万千,各具风采。《关山月》借关山明月,抒发戌边将士的望月思乡情怀;《月儿高》演绎的是深宫夜色中月亮从升起到消失的迷人景致,以及人在月下的无边遐想;《春江花月夜》有如浓淡相宜的连轴山水画卷,十幅画卷一卷卷次第展开,风光无限,美不胜收,令人浮想联翩;《汉宫秋月》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二泉映月》将人们引入夜深人静、幽泉冷月的意境之中,犹如一个刚直倔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彩云追月》展现的是彩云与明月在迷离浩瀚的夜空中嬉戏追逐的情景,充满绮丽幻想,富有诗情画意;《平湖秋月》刻画的是秋水长天、湖平如镜、清辉如泻的秋夜美景和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音乐“写意传神”。含蓄典雅的《月儿高》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表現大自然的宁静和谐,寄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达到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月儿高》是中国式的浪漫幻想,在传统乐曲中的完美展现。它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借月亮之“高”,表现人们心中追求的美好理想如同天上那轮明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妙不可言”“神秘莫测”“引人遐想”。《月儿高》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月神精神”的美学追求。

参考文献:

[1]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8.

[2]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3]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4]林珠萍,章淑莲.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J].音乐时空,2014,(12).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审美特征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