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例教学法在哲学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2016-05-30张益龙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效

张益龙

【摘 要】《生活与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高考的重头戏。然而许多学生因哲学课内容抽象、生涩而感到苦恼;很多政治老师也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愁眉。如何改变目前这一现状,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高效方法——事例教学法。

【关键词】哲学课    事例教学法     高效

如何使枯燥无味的哲学课变得有声有色,撷取恰当的事例是关键。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能使学生乐而忘忧,教师魅力四射,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课堂效益直线提高。现将事例教学法在哲学课堂中应用的鲜活事例做以下介绍。

一、乡土特色型事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莘莘学子向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有难以割舍的情结、拥有独特的亲切感。适时挖掘、及时联系本乡本土事例,既能让政治课走进生活,又能给学生以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浓郁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我充分联系本县不同乡镇的婚丧嫁娶、生日寿辰、风俗习惯。以男女婚姻大事中的“行李”为例,有的地方形式非常简单,女方只是摆设小规模的筵席,待客对象也仅限于男方为数不多的一两桌人;而有些地方却要复杂得多,女方的亲朋好友、男方的姑舅姨妈都是宴请对象,用餐也很有讲究,头餐烩菜,二餐套餐,两餐过后才算圆满结束。真可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十里风俗各不同。由于引用了来自学生家乡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亲切感、熟悉感,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随后的考题中,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尤其是家乡有此婚俗的考生几乎没有出错。

二、滑稽荒诞型事例

采用滑稽荒诞型事例教学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吸收知识,以达“润物细无声”之境界。

例如,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从主观出发的方法论意义”时可引入以下事例:

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是从古到今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因此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显得无比神圣,但神圣的科考不时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慈禧六十大寿时,举场又开,考生中有一人叫王寿彭,慈禧一见到王寿彭姓名中间的那一“寿”字,龙颜大悦,钦点王为状元;清末学子刘春霖,科考那年正逢天下大旱,皇上见“春霖”二字,正合祈雨之意,点春霖为状元。

事例刚一开讲,学生们立刻全神贯注,静心倾听;事例讲到一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及至事例讲完,全场一片沸腾,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也展开了讨论,课堂由此打破死寂沉闷的氛围,展现在教师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活跃。

三、幽默风趣型事例

传说河南、山西、陕西三位老人在一起聊天,各自对自己的家乡赞不绝口。河南人说:

“郑州有个纪念塔,离天只有仗七八。”山西人说:“山西有个大槐树,把天磨得咯吱吱。”陕西人说:“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拉插到天里头。”可见,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情感、利益出发点、立足点的影响,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意识”这一哲学观点。此法搞笑娱乐,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活课堂气氛;既能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又能夯实“双基”。

四、手机短信型事例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以锐不可当之势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适时选用手机短信事例,可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在讲“运动、变化、发展”时,为揭示三者之间的区别,可选用以下手机短信事例: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过去结婚讲究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现在结婚新三件,轿车房子还要多票子。”

通过比较不难得出结论,变化包括前进的和后退的、向前的和向后的;上升的和下降的过程,而发展仅指其中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五、历史故事型事例

“士别三日,既当刮目相看。”讲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时还可引用汉武帝和东方朔对话的故事:

一次,汉武帝和东方朔一起去上林苑游玩,碰到一棵好树,武帝问:“这叫什么?”东方朔随口回答:“善哉。”武帝叫人记下这棵树。又过了几年,他们见到同一棵树,武帝问这是什么树,东方朔答道:“瞿所。”武帝听后不高兴了,说道:“原来你骗我多年了……”东方朔辩护道:“马在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牛在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再看人,大的时候叫人,小的时候叫儿……难道万物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听到这儿,学生也心悦诚服了。

六、诗词漫画型事例

哲学课的教学,也需要诗情画意的点缀。例如讲“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时,可引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也可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还可引用“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等富有哲理的诗句;讲“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时,可选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可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词句形象地说明“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另外,选择恰当的漫画,对于哲学原理的理解也可起到化繁就简之功效。例如选择漫画《木桶原理》,说明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展示漫画,学生便一目了然。

总之,哲学课教学不能成为空洞的说理课,这样会使学生厌其学,教师厌其教。教学中选择恰如其分、鲜活生动的事例不仅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理解,而且能使教者魅力四射,潇洒自如,更能使我们的哲学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高效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