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有偿资助的功能分析

2016-05-30司琼杨尔飞

学理论·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

司琼 杨尔飞

摘 要:有偿资助是一种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帮扶的重要形式。本文对有偿资助的具体形式进行了功能分析,并以贫困文化论、人格塑造论、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为启发,对有偿资助的功能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诸如“主贷辅勤”、环境建设、创新机制等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有偿资助;助学贷款;勤工助学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093-02

有偿资助作为一种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帮扶的重要形式,如何分析和理解其所承担的各方面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资助办法,以更好地发挥资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偿资助的功能分析

我们按照是否需要提供智力、体力或债务的偿还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分为有偿资助,而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则可以视为无偿资助。

(一)助学贷款的功能分析

目前,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有学校所在地的银行助学贷款和生源地银行助学贷款两种,它是高校资助方式体系中的核心部分[1]。

1.助学贷款的正功能

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贷款额度基本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为贫困学生和家庭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贷款也使得成本和产出的责任主体尽量趋于一致;对学生和家庭而言,其偿还性质减少了完全受资助而引起的负面影响。

2.助学贷款的负功能

首先,债务负担影响贫困学生的选择,以致产生压力甚至退学。其次,相比较无债同学,学生偿还债务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行为功利、超时打工、错失人文熏陶的潜在教育。

(二)勤工助学的功能分析

勤工助学的岗位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本文参照劳动类型划分,将勤工助学分为技术类勤工助学岗和劳务类勤工助学岗。技术类勤工助学主要是助研、助管和助教等科技和知识含量较高的岗位;劳务类勤工助学主要指卫生打扫、网络维护、各类值班等(如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现场布置、变动办公场所及临时性的活动等岗位。

1.技术类勤工助学的功能分析

本文认为,技术类勤工助学较适合高校师生,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学习并完成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收入,这是一种高效互利的结合。因目前高校内此类岗位提供较少,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形式对学生负功能不明显,故不论述。

2.劳务类勤工助学的功能分析

劳务类勤工助学有其正面功能,比如使学生获取报酬来减轻生活困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还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但它的负面的潜在功能值得深思,我们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贫困代际间传递

一个人的初职对人的影响深远,初职环境、行为都会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作为贫困家庭子女,勤工俭学的行为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又无声地复制了其父辈的人生模式,即为了维持劳动而劳动。大学,对于贫困学生和家庭而言,应该是充满希望的,是教会他们何为劳动、为何劳动的地方,而不能让他们无限循环于低水平劳动,没有了思考和创新。

(2)影响了能力提高

一些高校从一开始就仅仅把勤工助学定位在一项单纯的解困措施上,而没有将它上升到培养人才的高度,多是岗位层较低的劳务型岗位[2]。这种简单无培训,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偏离专业培养的低层次重复劳动使得学生无法理解校内勤工助学对自己将来参加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在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校内勤工助学没能更好地发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3]。

(3)阻碍了人格发展

劳务性勤工助学岗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在构建中的青年而言,是一种冲击。它导致有意掩饰贫困的学生放弃申请资助,申请的学生被贴贫困标签后,在辅导环境缺失的情况下,易产生自卑等人格障碍问题。他在一些社会地位较低的岗位上工作容易接触到来自他人的漠视甚至歧视,这将引发青年学子的多重性格情绪问题。

另外,有些繁重的劳务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类似这种负面功能较易发觉,也不是作为较难克服的负面功能存在,故不赘述。

二、基于功能的原因分析

(一)贫困传递

勤工助学,特别是劳务性勤工助学,在很大程度上隐蔽地传递了一种行为方式和思想选择。美国知识社会学学者调查发现,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更偏向选择打工来缓解经济压力,当其他同学在学习更高技能、更多知识和向高阶层人士学习如何思考和交流时,贫困学生为生活奔波的行为使其背离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本意,从而潜在地影响了其个人行为及思想方式。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贫困代际传递”以及社会学家阐述的贫困文化论,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样一种潜在的贫困传递,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子女更多地选择打工来维持学业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潜在地复制了贫困事实和其背后的思维方式。

(二)环境塑造人格

健康的人格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然而高校目前的相关防御机制建设尚不容乐观,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而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在这种规范体系缺失的环境下,无疑是一种冒险。

目前,高校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后,尚不存在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设置)来帮助其摆脱贫困标签影响,支持其建立应对自卑、孤独等情绪的积极防御措施。勤工助学岗,无论是技术还是劳务的类型,其皆具有标签性质,它导致有意掩饰贫困的学生放弃申请资助,申请的学生被贴标签后,在辅导环境缺失的情况下,易产生自卑等人格障碍问题,这违背了资助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的一种资助体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既要遵循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又要发挥国家调控作用,这是现阶段一般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环境。

无偿资助的资金量和受众面因其不可循环性、财政支出不均衡性等原因作为国家的责任不能无限扩大,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国家为实施主体的在读期间学生享受免息的助学政策既遵循了商品经济交换原则,避免了家庭和学生的“等靠要”思想,又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政策调控作用以利于贫困群体。

三、路径选择

(一)突出助学贷款,辅以勤工助学

助学贷款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它一方面能够体现权责相当、等价交换等当前社会所需的基本价值,另一方面国家能够体现主体主导地位,家庭和个人能够享有受资助的教育权利。助学贷款在实现成本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平衡功能使其具备了巨大的优势,相比较其他有偿资助的负面功能,我们提倡加大助学贷款的受众面和资金量。

勤工助学,特别是劳务性助学岗位,在环境设置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影响学习效果以及贫困文化代际转移等原因影响下,不宜任其发展,而要增加引导,有步骤地设置岗位并加强限制和管理。同时,要设置更多结合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教师科研和专业实习的服务性、技术性助学岗位。技术性助学岗位潜在负功能要小,又具备知识、技术学习的功能,可以在助困同时给予贫困生“赋能”的作用,可以适当增加岗位设置并辅以必要的环境干预以助贫困生人格健全发展。

(二)重视环境建设,加强干预指导

贫困资助,不仅要解决物质困难,更要扶“志”,贫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有偿资助,绝不能漠视助学贷款等引起的学习行为功利、超时打工、错失人文熏陶等影响,绝不能将学生在受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发展障碍视作其受资助的偿还代价,而应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对受助困难学生的心理干预指导。

目前,针对贫困学生,特别是申请了劳务性勤工助学的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机制是缺失的,这一部分学生群体可以采用隐性的心理排查机制,以确定其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健康健全,在可能的问题面前,学校要采用现代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方式,义务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紧扣资助内涵,创新资助方式

资助,对于贫困学生而言,物质的“鱼”很更要,而精神和方法上的“渔”同样重要,我们不能将资助狭隘理解为对个人的物质的帮助,资助应该是对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的包括物质上、精神上给予的各种支援。

针对有偿资助,受助者可以交换自己的时间、爱心等等,而不应仅限于技术和劳动。比如设立某种“爱心池”,我们可以将资助品设立成一个“奖池”,受助者可以参加某种志愿活动,以时间和爱心的形式来交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助品,它可以是衣物、电脑或是现金等任何对资助方、受助方而言是有价值的东西。又比如心理辅导类、技能类或创业类等不同主题的培训教育,学校作为主体,可以用资助金来运作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某种精神上的洗礼、能力的提升对贫困生而言比现金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松明.论我国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6):120.

[2]杨志刚.浅议高校勤工助学工作[J].视野,2008(8):6.

[3]向帮勇.论地方高校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63.

[4]杜志丽,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45.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初探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实现的研究
大学生校园创业的路径探究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公益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