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养成路径探析

2016-05-30张勤勤

学理论·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有效途径

张勤勤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全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理论依据;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249-02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对生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工业文明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看到了近代工业文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辩证法里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1]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将生态教育纳入其范畴,将生态文化与生态知识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一系列生态科学知识与环境科技知识的具体活动的教育,使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中心观”得到纠正,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得到论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低碳时代不仅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探讨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养成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儒家的生态思想、道家的生态思想和佛家的生态思想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而“仁”是儒家生态思想的核心。以儒家的观点来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儒家主张施以仁德。孔子曰:“仁者,爱人。”①在孔子看来,在人和自然之间需要一种爱的关系。对自然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与征服,而必须把自然看作人类的朋友,像爱护朋友一样爱护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达到利用自然,发展人类社会的目的。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②孟子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③他的观点在于重视自然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不对资源进行过度地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荀子提出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总而言之,儒家的重点在于对自然资源做合理而有序的开发利用,反对无节制利用自然资源,或者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地索取。

“无为”和“顺天”是道家生态思想的核心,强调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主张客观规律要被人所尊重。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人并不能主宰自然。因此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行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意思是人要以地的规则来,地要以天的规则来,天要以道的规则来,最后道归于自然,起与自然,两者相生,同一于法。在相互制约中,人、地、天得到发展,这是一种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而人只能与“天”和谐相处,这就是“天人合一”。庄子也提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⑤

“慈”、“爱”是佛家生态思想的重点。据佛教《大智度论》记载:“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①佛家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念众生之恩。佛家把戒杀放生、知足惜福作为环保理念,并大力提倡。佛家还主张人们要惜福知足、清心寡欲,通过净化人的心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节约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生态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的自然论述中,恩格斯有过这样深刻的论断:“我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马克思的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人不是处于自然之外的,而是自然界的一员。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互利共存的有机整体关系。其次,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统一是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工业化生产过程的分析,在充分肯定工业化生产方式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的基础上,揭示了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强大破坏性。马克思的生态观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表明社会实践方式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影响。

二、强化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想要实现“美丽中国”,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当下大学德育工作的要求

高等学校担负着知识的传承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让大家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从而规范生态文明行为。生态知识的广泛传播、生态意识的积极养成、生态习惯的良好养成,都是高校德育的当下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是衡量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尺度之一。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和谐观。

三、培养大学生生态教育观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生态价值观教育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应从不同的角度唤醒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意识,比如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公共基础课程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二)开设以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和讲座等

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等知识的普及。注重对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培养,把低碳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与科研范围。可通过学校的策划,选择合适地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1—2天的简短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低碳经济学家、政府决策者、环境教育资深专家等,开设环境教育低碳专题高端论坛。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通“低碳研讨”等一系列宣传网站,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

高校在整体规划及建设上要体现环保、节约的生态理念,通过校园生态建设激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组建通信网络团体,为环境教育者、低碳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提倡高校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环境教育低碳专项课题。鼓励高校的专家、学者投入重大低碳项目的研究,破解低碳技术、低碳理论、低碳项目等方面难题。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等平台,设立低碳方面的研究项目,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丰富低碳项目的研究队伍,促进创新火花的产生。

(四)鼓励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高校应该切实开展一些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生态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提升。1)提倡绿色消费。提倡大学生购买和消费对环境无害的产品。如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使用最少或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由可生物降解原料制成的产品,携带布料购物袋逛超市,选择购买环保的对环境造成较少危害的绿色产品,少吃肉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买或不买不必要的衣物,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引导家庭合理消费,养成家庭低碳消费模式和习惯,摒弃传统的“抛弃式”的简单处理方式。2)倡导大学生低碳出行,减少碳排放量。如离家不远可以选择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出去旅行尽量选择火车或者飞机经济舱,出去时自带水壶和碗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消耗,提高大学生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教育大学生养成随时随处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的习惯。合理科学地使用家用电器和电灯,选择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和建筑材料,养成简单健康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大连市体育中心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某车载信号源的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