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策略,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2016-05-30黄睿
黄睿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速发展,课堂教学渐渐升级,更多的教学策略与手段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应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提问方法与策略直接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及学生能力的提高。正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将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本文以巧用提问、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为主题,对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正确的提问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不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彰显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针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的有效提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提问策略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笔者选择提问策略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失效的原因分析
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高度重视阅读课堂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回应,提问失效问题让很多教师头疼不已。下面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失效的原因:
1、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失效的原因之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依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只要学习成绩上去了,就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快捷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便自动省去了提问环节,提出问题时也只是象征性的问问,让学生做简单的回答,然后就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记住即可。语文教师的这种快捷式的教学方法,让语文阅读课堂俨然成为了纯粹背诵记忆的课堂学习,提问也形同虚设。二是语文教师缺乏提问技巧。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提问技巧至关重要。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认为提问越多越好,于是占用了大量的学生阅读时间,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提出的问题过多,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再加上忙于思考和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很好的理解阅读内容,甚至将阅读课变成了教师定向控制课,互动性不够。还有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水准,要么设计的问题非常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要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失效的问题。
2、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失效的原因之学生层面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听话、乖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此,一些学生也以此来要求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不敢提出问题,也不敢说出自己与老师不一样的见解。此外,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比较害羞,缺乏勇气,在阅读课堂中可能不太积极的响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结合教学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提问虽然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但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不能盲目提问,要结合教学目标提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又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能随意提问,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要明确,要围绕着教材上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才能够利用问题有效突破重难点。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根据问题了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具体的了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中作者描写和故乡小伙伴看社戏、捉虾等内容,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一问题就是询问学生整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提问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看本质,这样的提问,学生会更加注重体会这些描写背后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体会,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和感悟整篇文章,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提问要有艺术性
1、直题曲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浅问题、直问题可采用直题曲问,问在此而意在彼,让学生在学习中转换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孀”与“遗”的含义,他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愚公的邻居,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开始很疑惑,后来看看课文释解,就豁然开朗:“这小孩没爸爸!”这样,通过巧妙提问,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2、曲题直问
对大问题、难问题教师可采用曲题直问,选择好问题的角度,活跃学生思维。如《孔乙己》一文的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师不妨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和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3、深题浅问
对较难的的问题或较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大题小问、深题浅问等方式,逐步分析来缩短学生与问题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经历和情感先从浅处提问,然后由浅入深步步追问,使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四、层层设疑开启学生心智
通过层层设问、不断深入,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更好的增强最终教学工作发展和创新改革的基本质量,层层设疑开启学生心智,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增强构建高效课堂质量,在保证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效益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不同层面相关内容的结合,层层设疑开启学生心智,对今后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建设难点和核心方向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只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增強。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现状和教学的核心思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只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教学的改革,更好的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