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词语锤炼板书,以诗歌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探

2016-05-30段维红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脉络课文内容

段维红

一、初衷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性、概括性思维的能力较差。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的脉络条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一系列需要掌握和牢记的内容觉得很困难。但是他们往往对朗上口的诗歌却比较喜欢,愿意学,背得快,记得牢。可能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吧!为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尝试用诗词的形式精心设计,用以概括课文内容。往往是四句合辙押韵的小诗,使课文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能使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用课文中的词语锤炼板书,以诗歌的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众所周知,板书设计历来被人们称为微型教案,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板书的优劣往往不受重视,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被忽视,也有人认为其可有可无。事实上,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课堂中学生最注意的一个焦点,针对教材而言,板书是文章精华的浓缩,文章的血肉。

如果用诗歌形式的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彰显文章思路;浓缩教学内容;升华文章主题;展示文章内在联系。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二、具体做法

(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学习《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萬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这样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利用课题,还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利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本文中的“妒忌、陷害、自愧不如”等。通过读写,加以理解。然后再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用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浓缩成条理性强,脉络清晰的诗文,可以当做小标题运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印象不是很深刻,通过给文章分段,理解重点词语,再让学生组词、扩词,我尝试用这样的板书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周瑜忌贤又妒能,

设计陷害在军营。

诸葛草船巧借箭,

自愧不如叹一声。

取材于课文中的28个字提炼成的诗文,把周瑜的心胸狭窄,阴险嫉妒和诸葛亮的机智,以大局为重的性格描画得淋漓尽致,让纷繁的情节清晰明了。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战况。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等关系表现得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从而让学生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懂天文、识地理、知人善任、神机妙算。

(二)、小标题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应该着眼于课文的关键字词,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式板书这是大家一贯的做法。那么,通过词语听写、词语解释等形式把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词语,加以组织、穿连,幻化成精炼、简洁的诗文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学习《第一场雪》时,学生通过听写新词、难理解的词语,然后教师用线条按时间顺序连接,完成了这样的板书设计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骤然寒风冽,

雪静山村夜。

江山粉玉堆,

丰年及时雪。

寥寥20个字的小诗,把雪前天气的突变,雪中万籁俱寂、雪后粉妆玉砌的景物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直观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学生学习课文变成了背诗、赏画。如诗如画的意境,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既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

(三)、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一一弄清之后,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用这样得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

北上抗日遇天险,

山高路远时间短。

奋不顾身攀铁索,

浩浩荡荡奔前线。

这样处理,简洁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取材于课文之中,反应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优点和作用

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结出来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和作用:

(1)妙趣横生的诗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

(2)用课文中的词语锤炼成的诗歌,浓缩了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感知与理解;

(3)诗文直观形象地彰显文章思路,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每课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自然流畅地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一篇篇岑长的繁文详解,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小诗。让学生既学会了课文又受到了诗词美的熏陶!通过背诵诗文,有利于学生复述课文,不仅可以了解课文的段落层次,更能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这些独具匠心的诗词式板书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脉络课文内容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