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几点反思
2016-05-30王昭文
王昭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但是我们要冷静地看到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的许多问题。例如教师课堂评价浮于表面,滥用物质奖励、惩罚不当以及忽视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等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元化评价学生,引入竞争机制,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师生应民主平等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反思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然而也仍有一部分教师没能深刻理解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以至于在教学中仍有一些问题出现。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若干问题
(一)教师课堂评价浮于表面,未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
学生发言出彩时,教师表扬的语言匮乏、单一,未能起到评价的鼓励作用。例如在育才小学数学观摩课上,老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简单、匮乏,如good、好、很好、不错,有的连表扬的话都没有,只是挥手示意其坐下,这使学生的积极性被打消。有时教师评价言过其实,评价内容缺乏依据,导致学生不知所措。课堂教学评价除了鼓励学生,也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能更积极。在观摩语文课《赵州桥》时,实习老师让同学们用“即……又……”造句,其中一个小男孩造句,“我即调皮又不好好写作业”。当时大家一阵哄笑,老师似乎也觉得可笑,但由于是新老师,经验不足,就没有对这位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而错失了机会教育
(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滥用物质奖励
在《赵州桥》语文课上,实习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卡片,类似于画片,作为表扬学生的小礼物。在课堂上,只要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都给其发小画片。其中一位女同学得到画片的时候,一副不屑的样子。如果这个奖励运用恰当的话,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师的过度滥用而使其丧失了该有的价值。在一些小学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会精心准备些礼物,以奖励上课表现好的学生。第一位学生受到奖励后,其后接二连三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格外受欢迎,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事实上,学生并非被教师讲课吸引,而是被那奖品诱惑。
(三)教师惩罚不当,伤害学生自尊,影响师生、生生关系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对学生的发言不够尊重。很多老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责任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XX小学观摩课上,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对其中一个小男孩,多次进行言语挖苦,甚至用手打学生的脸,导致班上其他学生也瞧不起这位小孩。同样,对于其他学生也会用用尺子打脸,虽然打得不重,但这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他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1]然而,学生受到不恰当的惩罚,不仅使他们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学生的动机没有得到强化(如没有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没有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老师或同学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2]
(四)忽视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本学期的观摩课中,学校为了体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是教学习惯的影响,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总是让那几个成绩优异学生来回答,而忽略了占多数的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参与。优秀生学会了“逢場作戏”式的回答,中等生和“差生”成了課堂上的“陪衬”。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应注意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学生共同发展。
二、改进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一)多元化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越来越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建构性评价。刘志军认为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思想,是对当前教育评价思路的完善和调整,并具体表现为一种教育评价的理念。他认为发展性教育评价作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是立足于评价对象的过去,服务评价对象的现在、面向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评价。[3]钟启泉认为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尊重个别差异、基于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式。[4]不管哪种定义,都强调用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多激励学生,不要盲目的夸奖和表扬,可以多用一些期待性的语句,如用“如果……”,“假设……”这些词语来激励学生做得更好。
(二)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好胜心
小学的孩子学习的动力不像大人一样功利。所以一般以有趣和好玩为学习的出发点。如果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就可以让他们比一比,在同别的孩子的竞争中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调动了积极性。人教版其中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就可以别出心裁,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和一个方。让学生想一想圆和方各有些怎样的优点,然后你支持哪一方就可以坐到那一边,在接下来的辩论时间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们论辩双方各扦己见。教师在黑板上的适时评价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双方的观点,而且维持了会场纪律。
(三)重塑师德,民主平等,正视惩罚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使教师清楚的明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重塑师德。传统的“师徒如父子”的观念,将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于教师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5],要打破这种传统的陈腐观念,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有尊严的个体。运用惩罚手段,要正视惩罚的教学意义。这里指的惩罚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是以消除某种过失行为为目的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制止某种已经发生的不良学习行为或对可能要发生的不正确行为构成威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平时在课堂上,尽量要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正面评价,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可以使学生陷入完全被动的境地,消极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6]。沈贵鹏等人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内容、方式等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继而影响学生学业的成败[7]。边玉芳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感受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课堂情绪体验都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8]。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效能感,因材施教。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习效能感低的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和学习效能感高的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影响是不同的。低效能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受教师问题教学行为尤其是不公平行为的负性影响更多,而受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少。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任满娟:心灵施暴—教师的大忌[J]班主任之友,1999(4).
[2]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p146.
[3]刘志軍.发展性教育评价探微[J].家畜教育课程.2005(2):51-52.
[4]刘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7.
[6]Routledg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interpersonal behavior for student attitudes in Brunei primary science class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5,27: 765-779.
[7]沈貴鹏, 戴斌荣, 宋素珍. 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 (1): 48-50.
[8]边玉芳.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和参与表现的影响 [C]. 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