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合唱在中小学阶段的多种训练方法

2016-05-30方帆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灵活处理童声音准

方帆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童声合唱在中小学阶段的多种训练方法。包括通过欣赏习惯建立好的声音概念;作为教师要善于灵活处理曲目,培养合唱的兴趣;建议学校要有平台让学生多演唱,善用窍门训练,提高合唱质量。从多方位来提高中小学的童声合唱训练水平。

【关键词】童声合唱中小学 训练方法

随着广大群众合唱事业的发展,童声合唱因其童声无邪的独特艺术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儿童是最天真无邪的纯真个体!童声合唱被誉为天籁之声,纯净、优美,给人一种空灵和宁静的感觉,听者几乎每根神经都为之牵动,令人心旷神怡。童声合唱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是因为它具有清纯、率真、明快的特点。近年来,童声合唱在中小学教学和活动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多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合唱团体,经常也有一些赛事的举办来促进中小学合唱事业的发展。

童声合唱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艺术活动,展开对象年龄小,存在变声的情况,所以童声合唱在训练中要采用正统的美声发声方法。在多年的合唱指挥工作中,在合唱领域作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中小学生合唱,要多听、多想、多唱,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合唱的技能技巧,提高合唱的音乐表现力,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通过欣赏习惯建立好的声音概念

合唱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内心听觉、建立声音概念的过程。声音概念的建立,需要丰富的听觉积累,只有多听才能获得丰富的听觉经验。教师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辨听能力,让学生通过多听,建立好的声音概念。中小学阶段开展合唱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欣赏经典的合唱曲目。古今中外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合唱作品。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合唱团的演唱,关注他们发声技巧、、强弱对比、轻重缓急、风格的把握和情感的表现等。音乐具有情感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地聆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补充欣赏内容,尤其是中外经典童声合唱作品,帮助少年儿童有一副好耳朵,有欣赏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合唱训练时,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多听自己的声音,指导他们分析研究自己演唱,关注训练時的呼吸、发声方法是否正确到位,与他人的配合是否融洽。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关注合唱时音准是否到位、节奏是否正确、音色是否能根据作品和指挥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3、多一些平台去欣赏他人的演唱。音准、节奏、音色、丰富的音响,是合唱艺术中最主要的技术核心。合唱教学中,由于人数、声部的编制和演唱水平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音响平衡的安排。合唱的音响平衡问题也要依赖于学生的听觉进行调整。要求学生除了听自己的声音状态、音准、节奏和音色外,教师还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听他人的声音,用来检验自己的音量在声部中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自己所在的声部在整个合唱队伍中是否达到均衡的要求。

二、教师要善于灵活处理曲目,培养合唱的兴趣

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惧怕合唱曲目,认为多声部曲目不好唱,专业性太强,往往在训练中回避多声部曲目,或者改为单声部来演唱。教师要从灵活处理曲目和合理制定教学重点来寻求突破点。其实合唱中的声部都是和谐统一的,要正确看待声部训练。其它的声部和旋律声部是和谐融合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在声部训练中让学生从简单的和声入手,让学生一边唱一边聆听,感受到和声的美妙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向复杂旋律和多声部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要能灵活的处理曲目,多发掘教材曲目中的亮点和切入点。构建良好的初中学生合唱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处理教材,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 轮唱是中学生能够掌握的一种演唱方法。在教学生欣赏《雪绒花》的基础上,增加了该曲目轮唱的排练,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依次进入的各声部互相交织、叠置,构成此起彼伏的声音效果。合唱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善于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重点,一切教学从重点出发,辅助一些教学手段,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灵活化,引导学生开口合唱,喜欢合唱。演唱中要使学生获得优美的音质,主要要解决吸气量、控制能力和气与声正确结合的关系。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因此,提高学生演唱水平,要见缝插针,合理安排教学重点。教师在合唱教学中确定教学重点,就如同画家找到创作灵感一般,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合唱兴趣的主导者,要通过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教学重点的准确定位,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三、学校要有平台让学生多演唱,善用窍门训练,提高合唱质量

1、声部之间要讲究合作

声部的划分就是按照音色、音准的情况以及均衡原则把学生分组。合唱是集体歌唱,通过合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声部合作与合唱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性。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热忱。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有利因素。分声部合作对合唱的构建有优化作用。

2、从弱唱中培养合唱的演唱习惯

很多学生喜欢大声歌唱,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初中学生处于变声期,这样的演唱习惯危害很大。因此,在训练初始阶段不要一味追求音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弱唱、轻唱开始。弱唱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听其他人的声音,还能在练唱中使学生养成思想集中的好习惯,便于合唱声音的集中、靠拢、圆润、统一。从弱唱开始,坚持循序渐进,能使学生不但学会演唱,建立好的声音概念,获得优美的歌声,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嗓音,养成了聆听的习惯。而且在熟悉声部后也不要轻易大声唱,最大的音量也只能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音量。如果每个人都是百分百的声音来唱强,那整体的声音就是炸开的喊唱啦。 所以有控制的弱唱是我们必须训练的方法。

3、音乐术语的表达要平实,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指挥是这个集体的引领者,担任指挥的教师要明白积极的教学术语提示对学生的合唱状态起着良好的影响。有些教学用语,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合唱时的歌唱状态要求,学生也容易接受。选用简短而精炼的教学术语,在合唱排练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所以老师在表达音乐术语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的问题。要将深奥的音乐术语用孩子能理解的平实语言来表达,接地气,有童趣,便于学生的理解。

如何在中小学里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用合唱的力量感染学生,团结学生是音乐教师面临的难题。世界上很多国家,多声部音乐都是从孩子抓起的。而我们国家的多声部音乐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合唱领域方面近些年成就不少,但是底子薄,广泛性差。需要基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就一定能让童声合唱在中小学教学中大放异彩,早日赶上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发出最美妙的和声。

猜你喜欢

灵活处理童声音准
童声飞扬
夏 天(童声合唱)
巧记结论灵活处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的相关问题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教材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驾驭农村数学教学高效延伸之我见
行书章法浅析(十一)行与行需互让互补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