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关系

2016-05-30徐梦琪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文艺复兴

徐梦琪

【摘要】: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堂吉诃德》中塑造了一个崇尚骑士道精神、复杂而矛盾、思想和行为极其荒诞的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而塞万提斯个人的经历与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这个经典人物形象中渗透着了些许作家本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品质——勇敢、坚毅的英雄气概。二、识见——独特、深刻的真知灼见。三、情感——主张平等、揭露社会现实。

【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他是遭遇磨难最多的作家之一。塞萬提斯从小由于家庭生活困顿,跟随父亲过着东奔西走的生活,后来作为红衣主教的随从,前往多地进行游历,正是动荡的生活让他有机会了解西班牙社会所经受的文艺复兴的影响,从而接触到了人文主义思潮。他为了谋生,曾做过各种职务,还因许多原因入狱,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饱尝人间冷暖,历尽世态炎凉,也正是这些特殊的人生体验让塞万提斯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目睹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贫民的疾苦。塞万提斯的这些经历让他重新反思历史,通过文字表达他想要实现的理想社会,他将60年的贫苦生活遭遇融合在他的著作《堂吉诃德》中,而从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中,也可以折射出作者本人的身影。

一、品质——勇敢、坚毅的英雄气概

堂吉诃德沉迷于对骑士小说的英勇情节的幻想中,将现实生活设想为小说中的描写。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以为是两支军队,把客店看做是富丽堂皇的堡垒,把装红酒的皮囊当作是巨人的脑袋,思想和行为上的荒谬让他不仅没有通过自己的游侠行为复活曾经的骑士制度,改造社会、主持正义,反而让他受尽嘲弄、讥讽、甚至遍体鳞伤,看过他的人就会觉得简直是一个行为荒唐不可理喻的疯子。但是这个“疯子”是值得敬佩的,他生活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利己主义在他身上完全不能发现。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还对他的可贵理想的实现抱有坚定的信念,他用他的生命来捍卫他心中的正义感,坚持他内心的信仰。堂吉诃德大战他以为的风车巨人时单枪匹马的英勇,在路上遇到运送狮子的车时也是毫不畏惧地想要与狮子进行一番搏斗,即使被风车卷下马匹,或是被牧羊人用石子打掉半边牙齿,挨自己解放的囚犯的痛打,他依然一片热忱奉献于他锄强扶弱的骑士事业中,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不再是那个滑稽可笑的疯子堂吉诃德,而是一个值得同情与称赞的勇士堂吉诃德。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他是人类奇想的不朽产物,任何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都会被他深深地打动。”

作者塞万提斯1570 年弃笔从戎,参与基督教国家联合舰队重创土耳其人的雷邦多战役,即使当时身体状况不佳,但他奋不顾身第一个跳上敌舰,因此他失去了他的左臂。但是塞万提斯一直将参与这场战役引以为傲,直到晚年,他还感慨:“我的胳膊是在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一场战役中残废的,假如我定有回天转运的本领,对过去的事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伤残了身体,还是要参与这场惊天动地的战役。”[1]这与堂吉诃德在大战风车巨人时的勇猛与奋不顾身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是无所畏惧的,这般胆量和英雄气概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想要赋予给堂吉诃德的英勇品质。塞万提斯被土耳其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五年奴隶,他曾多次带头逃亡摆脱他残暴的主人,但是事情失败后,他总是独自承担所有罪责,被罚以酷刑也绝不供出自己的同谋,而他的主人却也因他的敢于担当的气魄和出人的胆量没有凌辱他。塞万提斯将自己的这段经历融合穿插进了《堂吉诃德》中,战俘上尉讲述自己被俘虏的过程其实就是塞万提斯将自己的经历写了进去,因此,塞萬提斯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不完全是凭空虚构的,有一定部分是他自己的品质的体现和经历的再现。他想通过堂吉诃德这个形象表达自己的英雄情怀,将堂吉诃德构筑成为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具有正义感,坚持维护自己内心道德与信仰的骑士形象。

二、识见——独特、深刻的真知灼见

堂吉诃德只要不谈论到骑士道,他是一个头脑清晰、能言善辩的人。堂吉诃德能够出口成章,在谈及文武官时,他可以举出诸多例子和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武职的可贵,将拿“枪杆子”的不易头头是道地表述出来。同样在谈及诗歌创作方面,堂吉诃德也能一五一十地有所讲述,论教育子女和论翻译,他也能条理清晰地表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作者总是通过侍从桑丘表现出的赞赏和钦佩来侧面表达堂吉诃德见解的深刻性与正确性。他还在卡麻丘与季德丽亚的婚礼上帮助巴西琉调解,使得巴西琉夺回了自己的真爱还免受卡麻丘的报复,因为他赞同尊重妇女,主张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在桑丘即将赴海岛任命总督时,堂吉诃德对桑丘多加嘱咐,“你不能只听富人的申说,该看到穷人的眼泪,可是也不能存心偏袒。[2]”“你执法而手下留情,不要是因为受了贿赂,应该是出于恻隐之心。[3]”这多达两章对于桑丘的叮嘱与告诫,表明堂吉诃德是一个深谙做一位尽职尽守,为民做主的清官之道的人。堂吉诃德坚守内心对于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的忠贞想法,面对阿尔迪西多拉的主动求爱可以做到坐怀不乱,而且他据此还对美做了清晰的阐述:“美有两种,一是心灵美,一是肉体美,聪明、诚实、正直、慷慨和彬彬有礼都是心灵美的表现,而且丑陋的人也可以具备美的这些方面,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心灵美,不计较肉体的美丑,那么由此产生的爱情会更加坚定,更加真挚。”[4]这番话不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未来,都是值得深思并铭记的一段话。由此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位极有文化内涵的人,是一位文雅的学识渊博的学者。

但是,在小说中也不难看出,塞万提斯对于某些事情的言论是借堂吉诃德之口说出来的。塞万提斯因较早的游历生活,接触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主张追求人的自由,享受人的权利,反对君权与神权。堂吉诃德故意将那些犯了罪的囚犯释放,是因为他说“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做奴隶未免残酷”,他对于美丽少女玛赛拉的选择表示支持,并警告那些有意侮辱她的人要敬重这个少女,让她自由自在地享受牧羊女的生活。而面对公爵夫妇的款待与富丽的城堡,他都不为所动,直觉得像是一座牢房,从城堡中离开后,他大呼:“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这些话语都表现了堂吉诃德追求自由的生活,是人文主义的表现。这些都与作者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系,作者是有意识将自己的一部分才识与见解渗透于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中,使这个形象能够更传神地表现作者想要描绘的理想生活,能够更贴切地闪现人文主义的光辉。

三、情感——主张平等,揭露社会现实

《堂吉诃德》通过主仆的三次游侠出行,展现了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广阔的社会场景,暗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危机四伏的实质。小说中通过写各个阶层的七百多个人物,展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刻画了客店老板一家以及仆人和骡夫,还有一心向往自由的牧羊女,沦为囚徒的百姓,鞭打牧童的财主,想要救赎堂吉诃德的神父,喜欢戏弄别人的公爵夫妇等等惟妙惟肖的形象,揭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各阶层不平等的情况,并用讽刺的手法抨击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腐败,也表达了对于平民阶层的同情。小说中特意描写了卡麻丘婚礼时的大摆筵席,“可以供一队士兵放量大吃。”“烧肉的砂锅,一锅能吞掉屠宰场上所有的肉。”而代表上层阶级的公爵夫妇一家,闲来无事以戏弄堂吉诃德和桑丘为乐,不惜花重金设置场景,制作各种怪异的服装,甚至还特意找仆人来扮演角色,乐此不疲。官宦人家享尽荣华富贵的时候,却有贫苦人在为生活所困。堂吉诃德在赶路中遇到因为穷困潦倒而去当兵的年轻人,李尔德一家因为被驱逐找不到安身之处,树林中因要工钱而被财主吊打的小男孩等等,中下层的人们在承受着生活抛给他们的苦难,贫富差距令人触目惊心。

堂吉诃德通过他的侠义行为锄强扶弱,尽管很多场景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或者他的有些行為甚至适得其反,但是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善意,比如他去树林帮助小男孩,他的主张便是人人平等,財主没有权利这样对待这个孩子。虽然堂吉诃德在有些时候是疯癫的,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是荒唐至极的,但是他内心的情感是他要保护那些弱者,不能让有权势的人欺侮下层人民。正是这样,堂吉诃德虽然疯傻,但是他可以意识到社会是有问题的,是需要人来挽救的。而作者本人对于社会黑暗与统治者的专横是非常气愤的,他笔下的西班牙社会,是一个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可恶时代”[5]。塞万提斯是憎恶这种专制制度的,对于种种不公正待遇有强烈的不满,而堂吉诃德正是和他有着一样情感的形象,也有着不畏强暴,扫尽天下不平的理想,作者也将自身情感分割了一部分组成了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深厚的情感积累与丰富的特殊生活经验的作品,他通过这部作品破除了当时的人们的骑士小说的沉迷,同时这部著作还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与意义。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取材于他自己本身,但是堂吉诃德这个形象确实是与塞万提斯本人有着密切联系的,并且堂吉诃德拥有的部分品质、识见与情感是从塞万提斯自身所分衍出来的。通过《堂吉诃德》这部作品,塞万提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也让人文主义思潮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让这部作品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别林斯基曾说:“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人民,都一定要好好地读一读《堂吉诃德》。”经典作品随时间的流逝会愈发显现它的可贵,堂吉诃德现在是也将会一直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典型人物形象。

注释:

[1]崔秀兰,蔡敏. 单纯的堂吉诃德与复杂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写作动因初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25卷第3期.

[2]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7

[3]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7

[4]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7

[5]成良臣. 论《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1卷第1期.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文艺复兴
塞万提斯:一生逆境,一生奋斗
塞万提斯:与“风车”作战,至死方休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塞万提斯:悲喜人生胜过堂吉诃德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