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

2016-05-30苗瑜倩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教师差异

苗瑜倩

【摘要】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学因材施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凭兴趣,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多角度地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实现幼儿的主动性。

1.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途径

1.1 充分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开展因材施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幼儿制定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感情, 仔细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爱好、脾气等方面的情况,然后给幼儿分层分类的开展教学。 对此,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与孩子的沟通、与家长的交流、对孩子的观察等方式来确定幼儿的具体情况。 当然,教师在进行具体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短信平台、QQ 聊天、电子邮箱、电话交流、网上留言、家长会等方式来使教师充分的通过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再结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观察,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开展差异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了。 但是,做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付出更多的感情、精力和爱心,尤其是对于幼儿的一片爱心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幼儿关系。 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2]。

1.2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第一责任人, 开展因材施教离不开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实践技能。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不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很低,比如,很多幼儿园在招收教师的时候全看学历高低、是不是多才多艺,性格脾气如何,而具体说有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这都是次要的。 而实际上,学校这种直接或者间接不重视教师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态度, 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取向, 那就是教师参加工作后也会不重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单纯重视学历和知识面。 其结果就是很多幼儿教师抱着高学历但不能很好的履行幼儿教师的职责,教不好课,而在这种情况下更是谈不上什么因材施教。 因此,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部门或幼儿教師培训机构,应该对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目标进行调整,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或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或以具体方法、技能传授为主的培养或培训目标,致力于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幼儿教师的事业心、 教育观念、 实际教育行为与教育能力的综合提高。

1.3 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活动中,我们很注意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有教无类的目的。 大部分教师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原本有差异的幼儿之间的差异都消失,使他们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其实不然,不同的幼儿之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并逐步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要想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每个幼儿的课堂表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授课思路。 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师的关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比如,教师讲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一直挠头、眼神茫然,或者左顾右盼,或者交头接耳,那就表明他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不喜欢这种方式;有的孩子注意力很集中,而且眼神也在跟着教师的动作, 那就说明这个孩子已经能够听懂教师的讲课,而且接受了这种方式。 这时,教师在根据幼儿们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动作、眼神等确定下一步如何深入调整教学思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动态变化,包括表情的、神态的、甚至动作的、眼神的,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动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进行重组与调控,以便及时改变策略,生成真正有效的教学思路, 这才能为科学开展因材施教策略提供平台。

1.4 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内容。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 进入幼儿园学习,是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接触社会的开始。 因此,做好幼儿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现阶段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必然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而人才资源的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因此,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 目前,很多地方所采用的教材都是规范化的、模式化的。 但是,我国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教育环境也是差异巨大。 而这些差异,又将直接反应到幼儿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之中。 比如,很多幼儿教材中要有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师资和硬件条件,无法实现这种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有机的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 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开展幼儿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幼儿教学效率。

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是培养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 幼儿的心理正处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如同一粒种子处在萌芽期。 拥有种子并不希奇,关键是看针对不同种子的生长情况,如何调整栽培管理方式,使他们茁壮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不能客观对待幼儿之间差异的一刀切式的教育, 就如同不能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对待生长各异的种子一样,必然会对幼儿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因材施教成为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但是,真正有效的在幼儿阶段开展因材施教,一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幼儿教育更多的重视, 这样, 才能逐步的在幼儿教育中形成因材施教的理念,形成高效的幼儿教学。

总之,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有其独特的个体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地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目标。我们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兰花,刘伟.创建激励幼儿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1):8-9

[2]王吉.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2(01):25-40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幼儿教师差异
相似与差异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找句子差异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