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闫晓磊
闫晓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使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为培育出社会所需全面性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实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培养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引起了物理教学界的广泛重视。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享受,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轻松化趣味化,使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归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概念
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际学习与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作为研究方向,提出研究问题,并通过搜集获取信息、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的整个探究过程,自主获得相关知识并领悟与掌握探究问题的重要方法。这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授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强并且具备全面性发展素养的现代化人才。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探究方向,通过自行分化成若干小组并达成共同协作意识进行科学探讨的探究方式,对照实际生活中的现实事例对所探究内容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探索与研究[1]。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探究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不需要直面教材中物理问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硬性获取,从而避免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丧失兴趣以及对物理问题丧失探究热情等不良教学成果的出现。学生可以在教师所创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自主自发的提出有物理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建立假设与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得出自己的探究成果。换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将所需掌握的知识通过科学探究模式进行获取、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从而在日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准确。其次,教师可以将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教学指导方向,将自身教学模式进行更加多元与更富创造性的改进。教师也可以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的适当环节中,例如将探究划分为归纳式探究、类比式探究以及演绎式探究等,并将其应用到不同探究方向问题的探究中。最后,强调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里抱以充分的信任,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教师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将所学知识更加有效率的进行理解与掌握。
三、如何将探究性学习模式有效合理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应用
(一)教师将自身角色从知识授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而非传统模式上的将学生视为知识接纳的容器对其进行硬性灌输。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恰当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当中并自发的进行思考与提问[2]。例如,教师在做课堂小实验时,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高涨的热情与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实验当中,同时还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情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良好作用。
(二)通过课堂小实验对学生的思考探究潜能进行有效激发
为使学生的思考探究潜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设计合理有趣的课堂小实验使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造的学习情境中,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索,最终对知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可以从高处将一枚鸡蛋释放,使其自然落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缓冲物品的纸箱内,而后将完好无损的鸡蛋从纸箱中取出并引导学生对刚才所观察到的物理想象进行思考。再如,在进行作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两名或多名同学共同参与到实验当中,使其中一方将双手叉在腰间保持站立姿势,使另一方利用自己的双手对站立同学的肘部延竖直方向施加一个持续向下的压力,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将力进行正确的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明确自己的学习引导者角色,将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予以充分的信任,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强且具备全面性发展潜能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少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0(21):15-16.
[2]罗徽.新课程改革背景卜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2(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