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择校看基础教育治理失误

2016-05-30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41期
关键词:择校热冲动差距

陳志文在2016年9月14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在中国,择校热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传统,中国人的择校冲动是不分国别与教育体系的。

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解决学校之间的区别与差距。“学区房”这个词在中国几乎就是学校差距的代名词。2000多年前孟母择邻,我们也一直当做优秀文化传统在宣传,这就是最早的择校。这个观念几乎渗透在我们骨子里,这可能才是根子所在。在民办中小学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在巨大而强烈的择校冲动下,我们必须立足自己的国情、文化,探索自己的择校治理,拿出一些接地气的政策与办法。

在择校等教育治理上,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种需求是强大的、真实的,甚至是疯狂的,一个阶段也不可能改变,这是我们择校治理的基础判断。机会均等,至少应该通过多种公开形式的均等,而不能只是钱的均等。在这些均等方式中,其中有一条可能就是通过成绩筛选,也是最现实的一条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吻合中国文化的一条道路。通过考试择校,给了更多没有权、没有钱的人一个可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恰恰可以有效地把学生负担降到最低。

为了确保每一个人读书的权利,的确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允许以考试为选拔方式的,但反对的前提是以考试筛选受教育权。在已经充分保障入学权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做一些筛选并不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美国在公办中学中有天才生的筛选,就是依靠测试完成,英国、新加坡也都有类似的分类测试,这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在承认人的差别基础上,进行不同方式与节奏的教育。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择校热冲动差距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刍议“择校热”背景下薄弱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
关于义务教育择校热政府责任的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与改进
冲动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