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学校呼唤“自然教育”

2016-05-30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41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学校孩子

6月5日,深圳市授牌新建了4所自然学校——深圳湾公园自然学校、园博园公园自然学校、洪湖公园自然学校和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深圳早在2014年首创了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仙湖植物园自然学校、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学校,2015年又创建了杨梅坑自然学校等4所自然学校。《教育》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淮安等东部城市,有不少有识之士尝试推行“自然学校”项目,呼吁加强城市学生的自然教育。

远离大自然会让孩子“生病”

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是儿童的“不言之师”。孔子主张,孩子应亲近大自然,多多认识鸟兽草木之名,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和心智。远离大自然,会让孩子们“生病”。有国外学者描述了儿童自然缺失症状态:注意力紊乱,想象力贫乏,好奇心丧失,孤独、焦躁、易怒、肥胖。在我国,自然缺失症已成普遍现象。曾有专门机构在全国20个省市调查了1300名中小学生,每周户外活动不足3小时者高达48.5%,日均户外活动达到1小时者只有14.08%。大部分孩子竟然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土里还是树上,也不知道蜻蜓咬不咬人。家长担心户外活动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学校担心户外活动危及学生安全,以致“蓝天下的学校”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让城市的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的美妙与伟大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创造力,“自然学校”项目应运而生。教师从各个方面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从自然之中获取创造的灵感。自然学校不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之内。在国外,自然学校有公益、半公益和商业三类。通过50天至100天的课程,注重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当家长发现孩子能静下来观察事物或者开始能专注一件事,就容易认可自然教育的理念。

2012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苏州市农委启动了“湿地1+1”项目,湿地自然学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年8月,国内首个湿地自然学校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揭牌。该校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苏州市林学会合作建立。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表示:湿地自然学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是以自然湿地生态为师、以志愿者为载体、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对招募来的学员,将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关于辨识鸟类、昆虫,湿地形态的训练,同时,将组织学员们开展湿地植树、施肥、修枝等户外工作,以及清洁湿地沿岸的垃圾,识别外来入侵品种等。目标是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合格的“湿地保护的宣讲员”。

2014年,在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环保部宣教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2016年1月,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持编写的《自然学校指南》近日完成并投入使用。该指南共包括概述、自然学校建设、教学课程开发、自然学校评估和典型案例等5章,旨在为拟建、在建和已建的自然学校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国内自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创建:依托自然公园

2013年3月,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决定引进国外“自然学校”的环保理念,逐步探索创建自然学校深圳模式。此后,又联合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共同邀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作为项目的技术指导,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提供资金,对深圳自然学校志愿讲解员培训、统一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支持。

2014年1月,深圳市创建了首个“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位于欢乐海岸项目北区,占地面积约68.5万平方米。华侨城湿地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拥有大面积的红树景观和100多种珍稀鸟类。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面向社会各界招募环保志愿教師,他们要经过3个月系统的培训及实践积累方能正式毕业。环保志愿教师根据兴趣分小组,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实践、改进研发课程,目前已研发出4个主题教学课程、1个校本课程、1个地方课程。对此,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认为:自然学校的环保教育模式告别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社会、企业、个人都承担了相应的公益责任。此外,自然学校的互动式环保学校活动也让环保培训不再单一,参观者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参与红树林培育、栈道修缮等体验活动,为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7月,深圳仙湖植物园启动了仙湖植物园自然学校创建工作,完成了“一间课室”“一套教材”“一支环保教师志愿者队伍”的基本创建任务。“荫生植物导赏”课程主要面向8岁至12岁的小学生。旨在通过两小时的学习,让孩子们对荫生植物有一定的了解,认识这类植物的生存环境,只有保护好环境,这些有趣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家长众筹“自然学校”

2016年2月13日,“70后”杭州家长袁俊在网上发起众筹,准备在新安江边的山水间,建一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

袁俊创建自然学校的想法,源于2013年春节。当时,他和刚上小学的儿子在台湾溪头地质公园遇到一群日本孩子。发现他们围着一棵大树,轮流用听筒聆听虹吸现象。大概是2小时一次,树木会把地下水吸上来,像是大海的涛声。“平时我们不会这么明显地感知到每棵树鲜活的生命。”带队的自然老师告诉他,整个观察过程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对生命产生敬畏。

众筹贴子发出后,有意向参与众筹的资金纷至沓来,先后有960万元左右。袁俊说:“最后我们只接受了其中的270万元、45名共建人,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对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其实,早在一年多前,袁俊就在杭州建德市杨村桥镇岱头村租下了约100亩田地、30亩水域,并为筹建自然学校做了许多准备。学校主体建筑的屋顶参考了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幼儿园——富士幼儿园,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们释放天性,自由自在地冒险,还有可以农作的良田,奔跑追逐的小道,水上的帆船、划皮艇。下半年,麋鹿和羊驼等动物也将入驻。此外,一部分攀岩墙、背摔墙等团队建设活动也将作为周末的支撑项目。

2016年3月20日,这所自然学校进行了首次小规模试课,有7个3岁至6岁孩子的家庭,4个7岁至9岁孩子的家庭,总共15个大人和11个小朋友参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玩耍的时候,另一个教室里,一位幼教老师给家长们上了半小时的幼儿教育讲座,教家长如何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与孩子沟通。低年龄段孩子的课程主要围绕种子做文章,找种子、看关于种子的动画片、做种子镶嵌画等;高年龄段孩子的课程主要和石头打交道,包括分组游戏、捡石头、认识石头、用石头打水漂、用石头绘画等。小朋友媛媛的母亲说:“从学校回杭州的路上,媛媛强烈要求我为她报名参加以后的各期活动。孩子觉得一天的体验下来,很好玩,不会有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做的限制,觉得很自在。她还发现,原来石头可以这么好玩。”

工作人员表示:第一次试课结束,他们会在后续做出相应调整:一是会根据家长提出的意见,在管理和后勤的细节上做出改进;二是以后会更加强调孩子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运用,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野外生活的经验。

自然教育“风生水起”

“教育部对学校有社会实践课的课时规定,要求学校将生态保护渗透到相关学科。但很多学校不重视,社会实践课很多变成‘写作业的课;而且很多学校没有校本教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处处长郭立新说。他的感触主要归因于该协会在进校园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与阻力。不过,国内也有个别学校在自然教育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小农夫”课程是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特色课程。说起该校的实践园,学生们都非常自豪。10年前,学校初建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园地,这在城市校园里是非常难得的。学校因地制宜,在每周的综合课上轮流安排学生到园地里种植蔬菜,养殖鸡鸭和兔子等小动物。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了很多课外的知识。2015年,学校扩建,多出来10亩地,学校没有建房子,而是建成了实践园,开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今,这里不仅有菜园、池塘、养殖区,还有四大果园,有数百棵桃树、梨树、枣树和葡萄树。学校设立了种植节和收获节,春播秋收。学校会根据季节变化,让孩子们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植不同的蔬菜瓜果,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表现,会被计入“综合素质档案”。很多同学在园地里拔过萝卜,挖过山芋,玩得很开心。该校的“‘城市小农夫特色文化建构” 项目已被评为2015年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在江苏淮安,走进富士康实验小学的“开心农场”,仿佛走进了一个动植物乐园,这里有池塘、田垄、果树,还有家禽。每到课间,这里成为孩子们亲近绿色、了解大自然的好去处。该校“开心农场”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被评选为省级优秀项目。据《教育》杂志记者了解,近年来,淮安市教育局成立了市、县、校三级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把“绿色学校”创建纳入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环境教育的内容,将环境教育全方位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确保环境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且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还结合“世界环境日”主题,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校园系列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教育知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自编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以系统教学和实践研究,提升学生生态环保研究意识和水平,自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015年底,广东省环保厅启动实施“自然学院”项目的试点,经过筛选,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河源万绿谷、东莞檀香岛成为了首批5家试点单位。2016年6月3日,广东自然学院试点学校在石碣檀香岛挂牌成立。省环保厅“自然学院”项目相关负责人周观明表示:该项目以大自然为校外课堂,将通过在檀香岛开展自然环保体验和深度学习自然知识课程,让公众在参与中找到自己与自然、环境、社会的链接,完善自我,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奉献社会。“自然学院”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幼儿及中小学学生,课程内容就是把孩子们“扔”到自然中,接触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学习、反思,最终成为一名“环境卫士”。

不过,这里的课堂并不枯燥。“自然学院”的课程是由专业的环境教育机构专家设计的,现已进入试课阶段,授课形式包括传统春秋游、社会实践、亲子课堂等,老师则是经过培训的高校志愿者以及一线自然讲解员。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校长林雁在观摩后表示:相关课程不仅教授自然知识,还锻炼孩子的協调沟通能力,比单纯的游园活动要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学校孩子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