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口算练习的探索与研究
2016-05-30钱科英华丽芳
钱科英 华丽芳
【摘要】在低年级口算教学时我们发现,不少孩子认为口算题只要算出的得数正确,至于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并不重要。每次上课时,总发现孩子们急于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对于课堂上的交流却心不在焉。在练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做口算题,这就导致计算频频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寻找到学生熟悉的、便于操作的学习媒介(即口算卡片),创设出新奇有趣的练习方式,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孩子们在挑战性的练习中理解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卡片 主动参与 运算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时,我们发现口算占了很大的比重。众所周知,口算是数与代数版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口算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纵观现状,口算教学的机械化训练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致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笔者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切入点,妙用口算卡片,探索口算练习新方法,使口算教学富有成效又充满趣味。
一、我贴你算——理解算理
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及20以内退位减之后,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率较高。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产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的。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发现有个学生在做不退位减法时,经常出现以下的错误:如19-8=9,15-4=9。这明明是简单的不退位减法,学生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呢?
一次与孩子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找出孩子出错的原因。原来家长为了让孩子计算正确,在家辅导孩子时,教给孩子死记的办法。如18-9,被减数个位的8和减数个位的9是相邻的两个数,所以答案一定是9。以此类推,12-3,2和3相邻,所以12-3=9,孩子把这种方法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所以在看到19-8时,第一反应8和9相邻,所以答案是9,而15-4=9也是这个原因。由此看来,浅表式的模仿非但对孩子的思维无益,反而会给后续教学带来无尽的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来口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问题角”,让学生自己来制作口算卡片。课前把自己不会做或是出错的口算题写成卡片,贴到问题角上。留到下节课,开展“我来当小老师,学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解决“问题角”上口算卡片的题目,不仅要算出答案,还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每解决一题,就与出题的学生进行互动,并请出题的学生把算理复述,直至理解透彻为止。
由于每一题都是学生自己出的,所以当小老师们在说算理时,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我不会的题你会算,而你不会算的题我可以帮助你解决,这种新型的同伴互助的练习形式很受孩子们喜爱。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孩子们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的习惯。做口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而是带有挑战性的一个游戏,孩子们乐在其中。
一节课后,问题角上的卡片被孩子们自动收回。第二天,我们又能看到新的卡片贴上去了。于是每天数学课上的“答疑解惑”这个环节是最受关注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步地掌握算理,纠正了计算错误,同时还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表述技巧。
二、我抽你排——找到算法
低年级的孩子特爱玩智力游戏,比如“闯迷宫”“连连看”等游戏,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我把他们的这种游戏精神迁移到数学课堂上,设计了“我抽你排”的练习。
在《20以内进位加法》全部教完后,组织学生玩“卡片排排看”这个游戏。首先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都制成卡片,课上让学生先四人一组,将这叠卡片放在中间。第一位小朋友先抽一张算出答案平放在桌面上,另外三个小朋友依次来抽卡片,抽到答案相同的就排在第一张卡片的下面,如果答案不同则另外放一个地方进行排队。全部抽完后,桌上的卡片如下图摆放:
9+2 9+3 9+4 9+5 9+6……
8+3 8+4 8+5 8+6 8+7……
7+4 7+5 7+6 7+7 7+8……
……
此时,小组里孩子们一起观察,寻找这样排列的背后所隐藏的规律。在孩子们发现规律后,教师再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让孩子们一起寻找口算题之间联系,感受计算方法的奇妙。
如填写9+3=□+□=□+□=□+□,学生可以运用游戏中所寻找到的规律,第一个加数依次减1,成为8、7、6,那么第二个加数则要依次加1,填4、5、6。
同样在教完《20以内退位减》后,也可以用口算卡片来玩这个游戏,帮助孩子们找到退位减法题之间的排列规律和计算方法。那么,如13-5=□-□=□-□=□-□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的练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为观察而观察”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通过抽、算、排、找等活动,好奇心被调动了,思维的惰性解除了,计算方法则在不断地交流中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三、我评你做——提升算能
为了避免口算练习的单调重复,我们给每一个学生制作了一套口算卡片。口算卡片的制作并不是难事,只要找稍微硬朗一些的纸印上口算题,每题剪下打乱,就成了一套能反复使用的口算卡片。有了口算卡片,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口算卡片的玩法,围绕“怎样的玩法最有趣”,孩子们的创意层出不穷。
镜头一:同桌两位小朋友,一个当老师把关,一个进行卡片练习。把关的老师很尽职,一道题都不放过。等过关的孩子全算完后,还及时鼓励一下。
镜头二: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位当老师,读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另一位听完题目后直接把答案写下来。等全做完后,小老师进行批阅。
镜头三:比比谁的得数大。两个好朋友,每人平分一套随机打乱的卡片,每人出一张卡片,谁的得数大谁就赢得卡片。
镜头四:我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的口算速度快。孩子们喜欢挑战比自己大的人,尤其是老师和父母。小小的卡片,开展亲子口算游戏,真是魅力无穷。
数学课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卡片开展班级“口算冲浪”活动。
首先是视算练习,每人桌上放同样多的口算卡片,教师统一发令,全班进行比赛。第一轮单数组的孩子练习,双数组的(即同桌)负责判断正误,看谁先说完卡片上的题目。第二轮同桌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随后试算练习中的佼佼者获得上台组织听算的权限。由这名学生任意打乱卡片顺序,进行读题,其余学生一起写答案,然后校对。
课堂教学存在一种心理场,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以上利用口算卡片,巧妙地设计不同的口算练习形式,创设出了饱含鼓励、支持、表扬等积极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练习中学生觉得口算一点都不枯燥,似乎是在进行一场竞技游戏。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重头戏。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口算能力则是其基础,低年级教学更是要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一张张小小的貌似不起眼的卡片,通过多种方式的呈现,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口算练习中,把他们独到的感悟、内在的困惑表达出来,把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不断领悟、超越、创造的过程中提升了口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