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四环节”课堂,让学生演绎精彩

2016-05-30钱咏梅陆映天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四环节演绎思考

钱咏梅 陆映天

【摘要】在如今的课堂中,教师一统天下,学生疲于应付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构建“四环节”课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有效的教学链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四环节 演绎 实践 思考

走进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构建“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四环节课堂非常必要。

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角色转换,突出主体思想。

构建“四环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四环节”课堂的核心追求。让学生真正养成自觉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不代表教师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教师的角色意识反而有所增强。

2.环节设计,突出主体地位。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校的“四环节”课堂模式的设计紧紧围绕课堂的时间分配、学生的座位设计、学生学习行为的参与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一是对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二是关于学生的座位设计,将本班的学生分编成六至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明确两个负责人;三是在自主讨论、展示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获得课堂话语权;四是板书设计,在教室墙壁设计三面以上的黑板,由学生将教学案中的主要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1.合作探究,在协作中产生兴趣。

为什么过去的语文课堂会在教师的繁琐分析,学生的无奈听课中处于低效的循环之中呢?因为学生没有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此,在我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中,我们对课堂上“合作”“探究”的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课堂教学是智力活动,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精心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真正做到少而精。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以及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要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改变评价模式,在鼓励中激发兴趣。

学生是处在动态成长中的个体,无法通过填鸭式的灌输获得知识,评价是学生非常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孙双金老师说,天才是夸出来的,没有赏识就很难有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没有教育力量的有效呈现。在我们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我们把这个称之为学生看得见的进步,学生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三、形成有效的教学链条

1.自主学习,突出自学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也可称之为课堂预习,课堂预习不同于课外自主预习,两者之间还是有着一定差别的。课堂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预习也是遵循着一定的预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一般会把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学,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均能给予学生先导性的建议,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新的问题难以解决,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在教学案中记下来,便于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逐步解决。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的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课前分配好的学习小组,让小组长负责,学习内容包括词语掌握情况,课文的朗读情况等等。

2.交流展示,学习活动有实效。

这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自学、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展示学习效果,其学习意义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是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这既是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解读,也是汲取众人智慧的需要。展示学习成果,也是检查、评比、反思的契机。其次是生成新的问题。在展示环节,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往往会生成新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意外的收获。这对课堂要解决的文本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是大有裨益的。展示的过程是“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是一个看似循环往复却又螺旋上升的动态学习过程。如今走进我校的课堂,你就会看到学生们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充满灵性的眼睛。“我要学、我很棒、我快乐、我成长”是孩子们的心声。

3.当堂检测,突出教学的时效性。

课堂作业在课堂内完成,这是我们“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基于效果的考量,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设计好基础练习题。这一类问题面向所有的学生,需要所有的学生都能较好地解决问题。二是拓展题。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智力拓展题的难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在编写拓展题时,既要有量的考虑,也要有深度的设计。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深度解读,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个体备课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基层学校,这也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制约着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我校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我们的做法是:(1)教师备“教学案”。教学案既有教师教的内容,又有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2)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人主备,其他教师实行二次备课,在年级内统一使用教学案,学生人手一份。这样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而深入钻研教材正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在组织引领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无论是在“自学”“讨论”环节,还是在“展示”环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将得不到保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生成课堂教学智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根本保证。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我校语文“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正走在探索的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学得更主动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的演绎,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收获。只要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所有的探索就都有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四环节演绎思考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