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普场馆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作用

2016-05-30刘欣刘鹤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

刘欣 刘鹤

摘 要 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方式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非正式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通过结合科普场馆的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基础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特点,发现科普场馆在知识延伸、间接经验、社会人文和实践应用等诸多方面对基础教育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非正式教育 科普场馆

0 引言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工作。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已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从形式上来说,教育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类。不同于学校教育的非正式教育,正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二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科普场馆的非正式教育

在我国,科普场馆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专业科技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教育功能是科普场馆的核心功能。科普场馆作为基础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承担着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

(1)展览 如今科普场馆中的展览,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千篇一律,而是以生动形象的展品为载体,强调互动体验以及观众参与。即使是介绍枯燥的定义概念,也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展示效果清晰直观,更具吸引力。

(2)活動 相对于学校刻板的教学方式,科普场馆的教育活动则充满了趣味。新疆科技馆根据社会热点,利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了“我是生活小能手”主题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叠衣服、缝扣子、制墨水的比赛,塑造他们良好的动手能力及生活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结合场馆资源,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活动,诸如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讲座、特色培训等。再如时下流行的创客空间,就是一个把创意变成现实的地方。在这里,青少年可以尽情地施展所长,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2 场馆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目前,基础教育尚且无法规避“升学率”的压力,而场馆教育则以非正式教育所特有的优势,在某种层面上正好弥补了基础教育的“短板”。因此,学校与科普场馆应当携手合作,共同深化馆校结合,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1 基础知识与拓展延伸的相互补充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了解科学现象的同时,必须掌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如果说,学校的课堂教学解决了基础知识的“知其然”,那么科普场馆就做到了拓展延伸的“知其所以然”。例如,关于“伯努利定律”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学生记住“流速快压强小,流速慢压强大”的口诀;在科普场馆里,“气流投篮”、“听话的小球”等展项令人目不暇接,当学生看到小球被气流推动前进时,自然就懂得了这一流体力学原理。

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相互补充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基础教育中习得的知识大多来自“书上写的”或是“老师说的”,属于间接经验。而场馆教育则侧重于“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而获得知识。相比死记硬背,亲身体验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行合一”,但由于体制约束,目前的基础教育只能让学生“知”,而缺乏“行”的条件。教师不妨把课堂搬到科普场馆,借助实物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综合能力。

2.3 科学知识与社会人文的相互补充

科普教育不能局限于科学本身,也要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同时,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例如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遗传学与基因”展厅,引导观众就“转基因食品”、“克隆生物”等话题展开关于“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讨论,把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交给观众。再如纽约科学馆“进化与健康”展厅,以“为残障者做加法”为展示主题,用科技创新成果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突显人文关怀的思想。

3 问题与对策

3.1 问题

(1)对科普场馆的性质存在误解 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并没有把科普场馆当作教育机构来看待,觉得它只是一个室内游乐场。他们仅以“好玩”或者“不好玩”作为评价指标,而忽略了参观过程中的学习。

(2)对馆校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如何利用场馆资源为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实现非正式教育与正式教育的有效衔接?显然,光靠科普场馆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不少学校都片面地认为走出校门去场馆参观,看看展板听听讲解,效果不好且意义不大,甚至为了怕担责任,而因噎废食尽量减少外出的机会。

3.2 对策

(1)注重科学教育课程的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需求,开发配套的资源包、教具等,形成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树立“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保持科普场馆的展览活力,降低区域间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避免重蹈“填鸭式教育”的覆辙。

(2)探索协同参与的合作机制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普场馆要与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举办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新疆科技馆一方面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发文,同十余所学校达成共建协议,构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重点实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工作;此外,还与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策划了“青少年能源大赛”、“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等多项赛事。

参考文献

[1]石成金.科技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1999(1):49-50.

[2]刘文利.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式学习[J].教育科学,2007(1):41-45.

[3]徐善衍.关于青少年非正规科学教育的认识[J].科普研究,2010(1):84-85.

[4]郑旭东.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历史与逻辑[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

[5]宋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层次有效沟通衔接
高中英语教研工作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建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