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2016-05-30代昌军

南北桥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代昌军

【摘 要】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07

学生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多,内容增加,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的学习,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但是数学是中、高必考的科目,更是广泛运用于实践的知识体系,所以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我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初一学生的经验,谈一谈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可归纳为:读、思、说、记、用。而现在的初中生有这五个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很多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文,走入了一个阅读课文就只看结论,或死记硬背,谈不上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本身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2.初一新生思考问题往往受到小学数学思维的影响,思路打不开、受阻,不能很好的分析和转化,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3.口头表达能力差,农村学生本身的阅读量小,加上不喜欢阅读,词汇积累量小,在答问或解题时,就会出现即使会做但不会说,或是词不达意。4.定义、性质的理解记忆少,机械记忆多,有的只记结论,导致知识掌握不完整,不系统,并且容易遗忘。5.大部分学生重知识的结论,知识的来源和发生这一过程反而轻视,导致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严格要求学生制定并能付之行动的学习计划

1.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以往学习经历以及知识的掌握水平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不用太复杂,不用想着每天做多少题,而要抓住重点题型,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且安排计划要合理,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地做适当调整,一旦计划确定,则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坚持不懈去执行,用它来督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三、针对性地备课,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内容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前后知识的联系、重难点怎样突破、解题方法中的一题多解,多题一法等。总之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对于数学的预习,没有形成习惯,或者觉得那是文字学科才有的“专利”。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重要,通过预习,了解和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同时找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课堂,才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要求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做到内容理解透彻

学生听课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小学要高得多。在课堂中,学生要体会和学习老师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要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开始时就得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以起到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的作用。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主要内容的概括、较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以及问题拓展的解题思路,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另外学生还得准备纠错本,课下记录一些易错、一题多解、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题,随时查看,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四)引导学生知识总结,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学生要紧跟老师引导,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使重要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学会小结里应包括哪些内容,自己总结时注意复习教材看知识联系,翻阅笔记进行方法选择,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加工整理,由学知识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按内容顺序、知识层次、问题难易、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知识的二次提炼和升华。

(五)用循环的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学习技巧,就是自觉遵循学习的规律,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经常复习,循环练习。

(六)随时做好反思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往往途径繁多,但最终都是是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是一次解题的最佳思路,应该进一步反思,特别注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典型题例,开拓思路,连贯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题优劣,更高层次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探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解题能力。

(七)学生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养成作业前认真看书的好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所学内容、结合老师上课所讲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 2.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读题后,先弄清是什么题型的题目、需要解答的问题、已经有了哪些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未知问题的联系等。3.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4.养成对已做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要求学生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题思路与方法。(3)出错问题的原因。(4)订正出错问题。(5)收集出错问题,记在纠错本上。

四、强调课外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扩充知识面

课外阅读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路,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论课前、课中、课后、课外,都需要不断总结优化自己的学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数学学习方法,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单纯为学好数学而学习,这样你会学得轻松,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